返回

九州纪年

系统吞掉的科普小剧场【2.05版】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作者有话说”五分之四都被吞了(系统真是好棒的)只好改发单章。

  会随正文不断更新的,可以随时回来看看!标题版本序号改动就是有更新!

  Ps:为了方便大家观看,已经整理成倒序版了。并且在前几章增添了很多上次漏写的新内容哦~

  设定类:

  1、历朝银两换算标准不一,为了方便本书采用十进制。铜钿(tian)是铜钱的俗称。

  具体设定为:1两金=10两银=10吊=10贯=100串=10000文(枚)

  2、玉京城的规划,是以唐代长安城为原型,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而成。

  大致为北面皇宫,南面湖泊,东西各一市,城内坊市成对称式工整排列。

  科普类:

  三十二章:

   1、七夕又叫乞巧节,俗名女儿节,主要是姑娘们祈求心灵手巧的日子。

  ps:不是情人节哦!(前面有介绍过,东方传统情人节是上元,即正月十五元宵节)

  七夕夜,文人们设案拜魁星以求文采!相熟的娘子们则聚在一起拜月(有没有想起貂蝉?),还要举行穿针比赛。

  以五彩丝穿九尾针,第一个穿完的为得巧,余者为输巧,即便不得巧,亦要穿完以表心诚。

  所有输巧者还需出资赠于得巧者。也未必非得是银钱,大多都是一些女儿家的礼物,贵重程度因人而异。

  若是有那郎情妾意的佳偶,还会一起偷偷躲在南瓜棚下。传说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在南瓜棚内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他们的爱情就能千年不渝!

  其实七夕的活动很多,以上只是科普几种正文里没提到的,其他的欢迎去正文观看哦~

  三十一章:

  1、襦裙:上衣曰襦,下裙曰裙。合称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制式。

  始现于战国,兴起于魏晋南北朝。之后一直到明末清初,都是汉族的主要服饰。

  不同朝代的襦裙,形制、穿法也略有不同。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上衣的领口分为:坦领(圆领)、对襟(直领)、交领。

  下裙的腰线分为:齐胸(胸部上方)、高腰(腰上胸下)、齐腰(腰部正中)。

  所以很多记载中的高腰襦裙其实应该是齐胸襦裙。此外还有

  袖口分为:宽袖、窄袖

  配饰分为:披子、披肩

  以及可与之混搭穿着的单品:半臂、褙子

  2、五福金玉如意:是2010年上海世博的展品之一。由程淑美大师领衔,中国文物学会监制而成。

  整体造型巧夺天工(详见正文描述)是中国向世界展现悠久璀璨的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

  三十章:

  1、唐以前流行将生茶叶(新鲜摘下来的嫩芽)烹煮而饮。

  唐时开始煮炒制过的熟茶,初时会加许多奇怪的调料,葱姜蒜盐椒桂桔等等不一而足。

  后经茶圣陆羽改良煮茶法,形成本章采用的煎茶法。宋代发展为点茶法(日本茶道就是从此发展而来)。

  明代朱元璋觉得之前的喝茶方法都太奢靡,于是下令改成泡着喝,这才诞生了泡茶法。

  二十七章:

  1、茶花:又名山茶花,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是山茶属多种植物和园艺品种的通称。颜色形态各异,品种繁多。

  我国茶花品种近千,全世界有记载的茶花品种已超两万,并一直在不断增加。

  山茶花每年(公历)10月-次年5月开放,1-3月开的最盛。花语是:理想的爱·谦让。

  二十三章:

  1、绨(ti):是一种丝绵混纺织物。用丝做经,用棉线做纬。

  《管子》“轻重戊”篇有载“鲁绨之谋”,是春秋时期非常著名的经济战争之一。

  齐桓公是怎么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重用了善玩经济战的管仲呀!

  看《国富论》不如看《管子》,我们老祖宗2700年前就已经把金融经济相关的各种手段把戏都玩烂了!

  二十二章:

  1、舆图:即地图,亦作舆地图,也可代指疆域。古代把地理学叫作舆地学,把风水叫作勘舆学。

  十九章:

  1、还记得高中背的《琵琶行》吗?“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送给神女的礼物或者嫖资,雅称“缠头”。

  2、“若有若无的香气”是不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体香?

  你喜欢一个人才会在ta面前散发体香(香妃这种个例不算)。

  你喜欢一个人才会闻到ta散发的体香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s://read.qidian.com/chapter/t61KU9NIoLthO--gcH8iFg2/oJl86Q2ACD1OBDFlr9quQA2

切换来源-当前为qi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