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被罢黜宰相位,被誉为千古第一大奸臣的李林甫接替相位,开始了他人神共愤的下半生,当上宰相的第一件事勾连后宫武惠和驸马杨洄诬陷当朝太子,皇上震怒之下废了太子李瑛连着一起把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贬为遮人,之后更是害怕李瑛等三人东山再起,在李瑛等三人离开长安的前一夜进宫面圣,言废太子李瑛与遮人李瑶李琚三人天黑前在城内酒楼相聚,恐议大事,请圣上明察。话虽然说的很模糊,但是已过不惑之年的皇上已经不允许任何人挑战他的权威了,甚至包括自己的儿子,立马召来高力士命他明日在长安城外的十里亭中赐李瑛三人毒酒一杯,制造了震惊朝野的三遮之货。
可怜武惠妃费尽心思的除掉了太子李瑛等人,一心想要皇上立自己已经寄养在宁王府的儿子,苦苦等了两年后可惜天不随人愿,虽然李瑁开元十三年的时候就已经封了寿王,奈何一直寄养在宫外,皇上无心立其为太子,最后在询问了伺候自己几十年的老太监高力士后,皇上最终决定立曾经在外领过兵的忠王李享为太子,当武惠妃听到这个消息后,犹如五雷轰顶,很快就病倒了,没能坚持多久就离开了世间,撒手西去了。
外边纷纷扰扰的一切都和现在在太子府里看春秋左转的李郁没有任何关系,莫名其妙的穿越到这已经七年了,每次想到自己也被狗血的穿越了,就想大声的骂娘,可是在心里默默的骂了七年了,啥用也没有,还是每天要吃不管是什么菜都是直煮的饭食,过着天在冷也没有羽绒服冬天。对着一群就知道知乎者也的白胡子老头,唯一的乐趣也许就是欺负一下几个侄儿了吧,李俶已经封广平王搬出太子府了,再也欺负不到他了,一想到李俶已经封王搬出太子府后,再想想自己已经十五岁,估计皇上都已经忘记了还有自己这么个便宜儿子吧,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分封了,心情很不高兴。唯一可以让心里受点安慰的就是还有李系和李倓还在太子府,可以没事的时候让自己娱乐一下。抬头看看日头,马上到正中了,还是先去把五章庙祭一下吧,下午还要到太子府里的小校场上跟着府里的武教习练武,用自己王兄的话也就是刚封了太子的李享所说的“要武能安邦,文能定国,方才不愧为皇子皇孙。尤其是李郁,没足月出生,本来身体就薄,更要勤加锻炼,”这也导致了李郁每天都很能吃,身体也长的很快,才十五岁个头已经长到一米七多了,在加上长年累月的习武,身上更是没有多少肥肉,太子妃韦氏在李郁刚被抱进忠王府的时候就一直照顾李郁,看着李郁从一个刚睁眼的小婴儿长到如今,每次看到李郁都要夸几句,无非就是以后我们二十一郎肯定是长安城里最俊翘的小伙子。已经差不多四十岁的灵魂的李郁,总是被夸的落荒而逃。今天太子在府内宴请宾客,李郁路过前厅的时候感觉这古筝弹的还不错,自己心里想着过几天也叫王兄找个弹古筝的师傅来府里教自己弹弹古筝,不然的话这每天的古典兵书之类的会把自己看疯了的。
春去冬来又一年过去了,这一年李郁又长高了,身高一米八,熟知各类古典兵书,虽然武艺平平,但是对付一般的地痞无赖还是可以的。太子也在去年满足了李郁学琴的要求,给他找了个长安城里最出名的琴师,古筝笛子竖箫基本上都给教了。李郁也学的很快。一年时间就已全部精通,有时候他自己在无人的时候也暗自感叹,可能每个穿越的人都会一些牛逼的技能吧。
皇上在处理完朝中的奏章后带着高力士慢慢悠悠的在宫里转悠,跟着隐隐约约的古筝声来到了太子的东宫门口,看了看门匾上的三个太子府的大字回头问了下高力士“你可知道这太子府里何人会弹古筝?”
高力士努力的在脑海中收索了几次也没能想到太子府里有谁会弹古筝,而且弹的比御用的宫廷乐师还好的,只能低头小声的回到“回禀陛下,奴婢从未听说太子府内何人会弹奏古筝,而且此人弹奏的曲子是从未听过的。”
皇上闭上眼睛好像是在感受弹奏者的心情一样,听到动情之处尽然摇头晃脑起来。可是接着琴声突变,皇上挣开双眼,眼中是精光大胜。“为何此琴声隐约之中透着一股肃杀之气,犹如被围于千军万马之中虽死而无憾的决然”
“吱呀”太子府的门被打开了,门里出来两少年,一眼就看到站在门口的皇上,赶紧给皇上下跪磕头,在三呼“吾皇万岁”
皇上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个少年。淡淡的道“起来吧,这又是准备出宫闯祸去么?”
皇家的规矩长辈问话,年纪大点的回答。所以李系上前一步低着头回道“回皇爷爷的话,我们兄弟二人正要去大哥府上”
皇上看看李系和李倓,这两个皇孙自己也还是比较喜欢的,尤其是李倓,很懂得讨人欢心“那朕问你们。是谁在府中抚琴?可是你们父王?”
李系李倓哥俩对视了一眼,不知道该不该说,毕竟当初可是眼前这位万人之上的存在亲口说的“此子不祥,不宜养于宫中,可送与宫外其同母哥哥李享府内,由李享抚养。”可是现在又问是谁在抚琴,到底该怎么办?万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s://read.qidian.com/chapter/cjyg0CPXiXLjwjPmxXY4LA2/Ih4OK1tmfJPM5j8_3RRvh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