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荆楚帝国

第七十八章 明日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苏氏:“君知善与不善否?” 尤氏:“知也。”

    苏氏:“虚谬、伪诈、偷盗、欺凌,此善亦或不善?”

    尤氏:“不善也。”

    苏氏:“然,若有将军大败秦人,欺凌秦卒,此不善否?”

    尤氏:“非也,此善也。”

    苏氏:“若有将军伪诈以欺秦人,遣卒偷盗秦人粮秣,此不善否?”

    尤氏:“非也,此善也。”

    苏氏:“君言之,虚谬、伪诈、偷盗、欺凌皆不善也,何以又言其为善?”

    尤氏:“吾之意,虚谬、伪诈、偷盗、欺凌于秦人可也,于亲朋、兄弟、楚人不可也。于秦人此善也,于楚人此不善也。”

    苏氏:“然,吾再言之。楚军若如长平赵军困于秦人,粮道绝,久攻秦垒不下,士卒伤亡多矣,军无士气,卒无战心。将军欺之曰:‘飞讯已至,郢师在三十里外,大王亲率矣。王命:早食攻秦人之右,夹击之,此战必胜!’全军遂大振,一鼓而出重围。此善亦或不善?”

    尤氏:“此当善也。”

    苏氏:“郢都一童子寝疾忌医,哭而曰:‘我无疾,我无疾’。其父欺之曰:‘药实乃甘也’。遂医而疾去,其父之举不善否?”

    尤氏:“此善也。”

    苏氏:“大梁北城有一夫,无房妻不嫁,悲乎哉,欲伏剑耳,基友窃其剑。此不善也?”

    尤氏:“此善也。”

    苏氏:“君曾言之:‘虚谬、伪诈、偷盗、欺凌秦人可也,于亲朋、兄弟、楚人不可也。于秦人此善也,于楚人此不善也。’今数例皆于亲朋、兄弟、楚人,君何以称善?”

    尤氏:“嗟乎!吾已不知何为善,何为不善矣。”

    哗啦啦的报纸声在大室里回想,一篇《西洲哲人录》看完,王敖连忙找下文,这才发现已经没有了下文。他失望之余又将这篇文章看了一遍,这才放下报纸,默默饮茶。

    大楚新闻出版已有数年,每日一份,经年不辍,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这份报纸的忠实读者,王敖也不例外。只是秦国境内封禁此报,依秦律读之者戳,他只能在国尉府看到一些,但最好还是出使关东,出使关东能于书馆买到一年全刊。

    他最喜欢看的莫过于新闻上介绍的海外世界:僧罗迦、印度、塞琉古、地中之海;再便是《西洲哲人录》。哲人录上曾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曾给过他触及心灵的一击。

    在此之前他对卫缭言听计从、为大秦竭尽全力,但秦军攻赵,尸骸如山的战争中,他忽然觉得自己做的未必正确。杀人盈野、斩首盈城,如何说这也是善行,那还有什么不是善行?

    墨家常言:天下若为一王所有,可止攻伐。可天下也曾为周天子所有,天下照旧攻伐。若欲止伐,楚秦弭兵会盟即可,以荆王之信,真若会盟止伐,天下必再无兵事。而若再伐,以荆军之强、荆人之烈,要想一天下亡荆国,天下非死千万人不止。

    既然如此,一天下止攻伐何用?一天下是为止攻伐,还是为一姓之私?

    驿馆外大雪纷飞,王敖安坐在驿馆的蒻席上思索着这些问题。他之所以会被卫缭收为学生,头脑自然聪慧,但越是聪慧的人越是容易堪破现实的本质,看到画皮之后的丑恶真实。

    他已经死死绑在秦国这架战车上,但脚下的立场并不能阻止他飞逸的思想——他总是会梦到自己成了荆王的谋臣,然后向他进言如何击败秦国,荆王每每闻之必是大悦……

    这当然是背叛,好在这种背叛只在他梦里,无人知晓。现实中他肯定不会这样做,这不仅仅因为立场,而是荆国以及荆王并未相告世人将如何治理天下。如果是荆人灭诸国而一天下,天下就能止伐终战?如果是荆人治理万民,万民便能安居乐业?

    百家争鸣,争出来的胜者其实是法家而非儒道。信奉儒道的荆国如何治理天下?难道他要像周人那般再封兄弟子嗣,各封国再起战端?

    秦国的郡县制也非良策。商法以奸民治良民,以弱民去强民,一切都依仗官吏,然官吏真可依仗?若官吏可依仗,秦法为何越来越细?南郡郡守腾契为何要作《为吏之道》?荆军攻南郡不说,攻南阳郡时,官吏逃者仍然无数。荆军攻城如此,他日胡人攻城若何?官吏也弃职而逃,百姓沦为胡人牛马?

    法家有用,然法家仅仅有用而已。法家以力压人,并不能让人真正的心悦臣服,若能,秦军就不要攻城略地了,赵人、周人、魏人、齐人也就不会不愿为秦民了。

    “禀先生,”王敖正在思索到底什么办法才能让天下人心悦诚服的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88dushu.com/xiaoshuo/96/96035/40045315.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