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海卒大败潘地亚国,掳其女王,自此我楚国布履无忧也。”
“君之言何意?为楚国计,仰为鲁地计?”东野固是鲁人,鲁人自古以来就与齐人不对付——从鲁国建国起,就严苛实行周礼,是周室宗邦、诸侯望国;齐国不同,齐国是‘因其俗’,因俗而治,几若蛮夷。
面对昭黍的质问,东野固一笑,道:“臣无意。臣乃言:齐国贫贱殊异,上下离心,已不能战,尚不如鲁师;齐人又多诡诈,遣使入楚,泰半不是为复盟而来,乃为绝楚而来。”
“果真如此?”熊荆并不怀疑鲁人的忠诚。放眼天下,只有楚国与鲁地意识形态相合,也只有楚国可以阻止秦国并吞天下。
“大王不信,明日相召便知。”东野固道,说罢他又看向昭黍,想说什么终究没有说出来。熊荆没有注意到他的目光,昭黍被他看了一眼,心中不由一紧。
“明日?”熊荆不由点头。楚国从未正式表示自己要与齐国绝交,正朝那次朝决只是表示楚国愿意为救赵承受与齐国断交的代价。
视朝本是形式,行敖制后,视朝就更流于形式。国事基本由群臣商议,诸敖决定,最多上书到熊荆所在的燕朝报备一下:某地出现某事,群臣商议如何如何处置云云。熊荆对这种报备素来不看,他一是没空看,二是不想看。
于国君而言,决策是第一重要的,尤其是方向性的决策。放在后世,如果是公司,选择行业和时机是最重要的,行话叫做‘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上天’;若是个人,除了行业和时机,人脉是最重要的。机会绝不是给时刻有准备的人,机会只给离得最近的人。
第二重要就是内部的协同。都知道上下欲同者胜,可怎么才能做到上下欲同?
楚国实行敖制,就是要使君权、诸氏、誉士利益达成一致。但敖制只是协调机构,协调的前提是势力平衡,只有平衡才需协调,主人与仆人不需要协调,只需命令。
平衡是楚国政治的一贯做法。春秋时以县尹平衡贵族,战国时以封君平衡县尹。敖制之下,又以誉士平衡各氏。不过在势力平衡之外,经济利益也必须一致。
赵国内乱乃至亡国,可以视为北方游牧商业经济与南方纯农业经济利益上的不和;南北战争的起源,是南方农场主与北方工厂主之间存在经济矛盾;一战之所以发生,在于容克地主与工厂主形成的‘二元结构’,俾斯麦所称的‘钢铁与黑麦联盟’。
楚国复郢,君权、诸氏、誉士的势力必须维持在东地时期的平衡;同时,东地与西地之间,经济利益必须一致,尤其是海贸将对楚国乃至天下经济产业形成猛烈的冲击。如何做到‘既平衡又一致’,这是比决策还难的问题。
只抓大事,不涉小节。熊荆就是如此治国,视朝也是礼毕即散。齐使田季的谒见使得视朝延后,群臣注视着缓缓入廷的齐使,想知道他究竟带来了齐人什么样的决定。
“齐楚姻盟,大王背盟矣!”没有什么礼数,田季就这样开始履行他使臣的职责。“大王常言勇信为贵,然此不过欺诈之辞,足见大王实一小人耳!”
“无礼!大胆!竟敢敢辱骂大王……”田季这是公然辱骂了,大廷上的群臣闻言大怒,有几人已经拔剑出鞘。
“放肆!”王座上的熊荆暴喝,他喝的不是田季,而是群臣。暴喝之后,群臣皆看向熊荆,熊荆不等他们争辩就道:“齐使再言!”
“我齐国不欲与小人之王为盟,亦不愿与杀兄夺妻之人联姻。”群臣怒视,熊荆眼里也要冒出火,然而田季目光虽然闪烁,脸上仍是不可一世的模样。“不仁不义,无礼无德,蛮夷之地,小人之邦,如此之国,亦配盟齐?!今日起,我齐国与楚国绝!”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