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下游地区粟麦连作,一年两收,产量已经很吓人。红薯、土豆这种一年三收的海外异种,哪怕海外的传闻里有所言及,也无人敢信。
对卫缭来说,从决定伐赵起,秦国采取的就是间接战略。这是将两军对垒,数万士卒交兵的热战化为长期的、不间断的温战。历史若不曾改变,二十年后汉军采取的也是这种战略,费边对付杀入罗马腹地的汉尼拔同样用这种办法。
楚军往西,秦军往东,一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奔向大海’,双方都在全力迂回侧击,以图抓住对方的破绽。听闻卫缭之言的赵政目光一会看向南郑,一会看向邯郸,一会又看向临淄。如此长达三千多里的战线前所未有,秦军的兵力并不充足,邯郸城防依旧坚固,齐国则有四、五十万军队,能否亡齐存疑。
种种顾虑让人游移不定,卫缭沉默。这样决定秦国命运的战略他尽量少说话、少承诺,因为上次的教训告诉他,成功了还好,要是失败了……
“南郑以蒙恬为守将,安否?”赵政还是先从汉中说起。汉中的重要毋庸置疑,一旦汉中失守,巴蜀便要失去,同时楚军可以出陈仓道、褒斜道、子午道、武关道攻击关中,原本固若金汤的关中处处可危。
“臣以为可也。”卫缭完全懂得赵政忧虑,蒙氏是楚系之将之一。“然其弟蒙毅不可随军,必要与蒙氏家眷同质于咸阳。
臣知大王忧南郑之失,南郑非不失也,荆人有巫器,南郑必失。然,南郑之失当在拔临淄之后,而非之前。”卫缭很自然的把问题引到了亡齐。“且陈仓、褒斜、子午、武关诸道,今日起便要筑坝绝路,使荆人虽据南郑亦不可攻我。”
“齐国有数百万之众,济西设备久矣,其国甲士逾四十万,我伐齐荆人亦将救之,如何南郑之失当在拔临淄之后?”赵政语气有些责怪,他感觉卫缭对灭齐太过乐观。“陈仓诸道之水乃汉水之源,岂是蓝田涧水可比?若要筑坝,其工不下郑国之渠。”
东面攻而西面守,攻会有抵抗,守耗费人力,赵政对此深深苦恼。
“大王,若将齐人与我勾连之事泄出,以荆人之性,必不救齐也。且昔日荆王四师之卒便大破齐军二十万,齐人何足虑哉?”卫缭道:“南郑筑坝绝路确是难矣,然此乃一天下之战,大王若心存妇人之仁,何成旷世之业?”
“邯郸若何?”赵政沉默良久,他终被卫缭以旷世之业说服。
“邯郸?”谈论大战略的时候,邯郸已经可有可无了。卫缭道:“建信君当入邯郸矣。”
每个国家都会有一两个祥瑞,建信君就是赵国的祥瑞。去年与春平侯密谋后,他便只身入秦。满心希望秦楚相斗、赵国得益的他最终落得里外不是人,在楚人的压力下,春平侯脸一翻,便不再认账了。
赵国不但没收了他的田宅家产,还羁押瓜分了他的妻妾——一大票大弔萌男。好在痛苦的总会过去,今天,在秦军的护送下,他这个昔日的赵国相邦又回到了朝思暮想的邯郸。只是秦军围城,从北门入城的他只能坐在悬脾里被赵军士卒吊上城头。
悬脾是守城的装备,具体是一个方形无底的木箱,前后各阔三尺,两旁五尺,高五尺,上端横木上系以铁链,用滑车牵引,可急上急下,专门刺杀爬城攀梯之敌。
这是守城,建信君乘坐的是一个更大的悬脾,同样是木框,但是有底。他就站在这个有底的悬脾里,在铁链一点一点的上升过程中,打量四周的一切。
秦军营垒在四百步外,因为军旗的遮挡,只有上到高处才能俯视整个军营。列国征战,军营并无太大差别,不过让建信君诧异的是秦军军营里的士卒竟然在嬉闹。
军营外五十步便是赵军投石之器的射程,这片并不宽阔的地方不但有发涨恶臭的死尸,还有秃鹰啄食腐肉露出的皑皑白骨,这些都是秦军攻城时战死士卒的尸首,它们因为投石之器的威胁无法收敛。城外空地如此,城墙下尸骨更多。
一边是死无收敛,一边却是嬉闹欢畅,多在宫帷少在战场的建信君不免心有戚戚。他越发觉得议和的重要性,议和,赵国社稷保存,先祖先君永不绝祀,这才是赵国最好的出路,而不是被楚人拖上争夺天下的战车,与之同归于尽。
“见过建信君。”城墙上,头戴玄端、玄衣素裳的郭开含笑向悬脾里的建信君行礼。
悬脾正缓缓拉过女墙,最后在士卒的拉扯下落在城头。走出悬脾的建信君微微回礼,道:“有劳太傅相迎,太后、大王安否?”
“太后安,大王安。”郭开不是一个人,身边还有守城之将赵葱,他是少数几个幸存的赵军将领。“不知……”
建信君在秦人的护送下返回邯郸,脚趾头也能猜到他是来干什么的。这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