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学校自然是佛爷成群,好些学生不过十二三岁便到街面上‘混’去了,跟着比他们大上四五岁的小家伙蹬车出货,要不然便跟着大哥‘抽’烟喝酒,再大点便开始追小‘女’生,而距离他们学校只有三四个胡同的另一所小学则是干部子弟成群,每次他们经过那学校都羡慕的看着他漂亮的围墙,茂盛的树枝,还有里面欢闹的笑声。
不平便在这时产生了,怨恨自然也在这时埋下了。
虽然作为胡同的一员,朱洪从未参与过与大院子弟的斗殴,可林百顺和韦兴财都参与过,他们都和那所学校的小孩打过,还受过学校处分,后来老师让当时的班长兼少先队中队长朱洪和他们结对子,由朱洪负责帮助他们,这才将他们拉回到正途上。
林百顺和韦兴财都非常佩服朱洪,在他们和他们的父母眼中,朱洪是这个胡同的阳光,他家也和周围邻居家一样,很穷,甚至更穷,因为他家孩子多。
朱洪是家里的老大,在家除了帮助父母,还要照顾弟弟妹妹,每天回到家便忙个不停,可学习成绩依旧拔尖,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身上的衣服虽旧,可收拾得干干净净。邻居大事小事都热心帮忙,这一切都让他赢得周围邻居的‘交’口称赞,都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所以,朱洪没有上街,没有动拳打人,可几年下来,他已经隐隐成了烟袋胡同的孩子王,无论是不是街面上的对他都极为尊敬。
“百顺,意志的培养,这本书你看完了吗?”朱洪问道,林百顺摇摇头,这是本小册子。进入九中后,对朱洪来说,最大的惊喜是学校的图书馆,他是全班第一个办借书卡的同学,几乎每三四天便去换一本书。这本《意志的培养》是他推荐给俩人的。
“抓紧点,你看完了,我们小组活动便讨论这本书。”朱洪没有责备他,胡同里的孩子每天都有很多事,有时候作作业的时间都没有,更不论看书了。
林百顺轻轻嗯了声,他是三人中最后一个看这书的人,韦兴财已经看过了。朱洪对他们的读书有严格的规定,必须作读书笔记。他自己也做,买不起新笔记本,就记在作业本的背面,所以他们的作业本从来不扔,后面都写满密密麻麻的字。
十字路口边,一个中年大妈正大声的指挥着人拉横幅,横幅是红‘色’的,两个年青点的汉子牵着绳子爬上两边的树杈将横幅拉起来,街道两边的墙上有人正在贴传单。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三周年!”
“热烈欢呼三面红旗万岁!”
“咚!咚!咚咚咚!”锣鼓声中,几十个男‘女’在前面的空地上排练着秧歌,腰上都系着长长的红腰带,随着鼓声进三步退两步,舞动着手里的红绸。
菜店前排起了长队,店‘门’外堆着大堆白菜,现在是存白菜的时候了,两个排队的老‘妇’‘女’和朱洪打着招呼,朱洪和他们聊了两句便赶紧离开,三人都加快脚步,几乎是一路小跑着到家。
朱洪急匆匆跑回家,匆匆和院里的常‘奶’‘奶’打声招呼,便进屋从家里唯一的小柜里拿出菜本,又在‘床’头柜里拿出一块钱,提着个背篓便出‘门’了。这大白菜都是两分钱一斤,即便是这种困难时期,国家规定的定额依旧没有涨价。
出‘门’之后,朱洪问常‘奶’‘奶’买菜没有,要没有,他可以帮着带回来,常‘奶’‘奶’说她早已经买了,让他快去,不然又没了,朱洪叮嘱妹妹两句便赶紧走了。他的小妹妹长期放在常‘奶’‘奶’家,由常‘奶’‘奶’负责看护。
菜店一般下班比较晚,原因是一般人们都在下班后才来买菜,朱洪赶到菜店时,依旧还排着老长的队伍,他看看前面的菜,还有一大堆,估计了下轮到他还有,不由松口气,将背篼放下,站在队伍里看起书来,没过多久林百顺和韦兴财先后赶来。
菜店‘肉’店都是热闹的地方,不时有人抱怨,卖菜的姑娘的还击则看心情,有时候调侃两句,让大家一乐,有时候则毫不客气针锋相对,往往这个时候便会爆发出一场‘激’烈的争吵。
今天卖菜姑娘的心情看来不错,老太太抱怨着,她麻利的笑着:“大妈,这是上面送来的就这样,这几片叶子虽然黄了,正好够您围点‘鸡’鸭啥的,这也不心疼,是不“我说大叔,这是小点,可咱不是没按大小收钱不是,咱是按重量收钱。”
“下一位,我知道您等得久,我也想早点下班,您也别抱怨,深得待会我看错了,多收您钱,让我犯错误!您说是吧。”
林百顺很喜欢听这有几分姿‘色’的‘女’店员的贫嘴,朱洪却像没听见,依旧专注的看着书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