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虎是一个有野心的年轻人,虽然他喊出了为周国复国的口号,但这个口号只不过是一个争取人心的手段,他并没有把这个口号当回事。
口号喊喊就可以了,他并没有想让周国王室复辟的想法。
他希望以复国为借口,壮大自己,割据一方,甚至,自己成为周国新王。
周王交给他的部队让他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获取了参与者的资格。
在周王委派的任务中,周虎的征战目标是柔兰人的叛军。
叛乱没能平息,周国却已经沦陷。
这支平叛的部队和叛军联合。
周虎和吕哲在很多事情上都有分歧,双方难以达成共识。
然而,面对汉军与河内军的军事压力,两人搁置了争议,携手在一起。
柔兰人需要周军的兵力,周军同样需要柔兰人的支持。
周虎的军事才能并不突出,不论对手是汉军还是与河内军,周虎统帅的联军总是输多胜少,即使偶尔获得小胜,却也不能扩大战果。
周虎在作战中不断成长,提升自己的能力。
战争是最好的老师,名将在成为名将之前,也会遭受数不清的失败。
只要经历的败仗足够多,即使再愚蠢的人,能力也会提高,当然,前提是能够从这些失败中活下来。
周虎的运气不错,联军不断打败仗,但是周虎的实力始终没有受到重创。
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不仅仅是周虎,周虎麾下的很多将领同样在战斗中成长。
刘翼与周虎在三川郡和柔兰郡的边境反复进行拉锯,双方都被战争牵扯了人力物力,因为两方实力相差不多,互相都没能取得决定性优势。
最先决定抽身而退的,是刘翼。
这名汉军的安西将军自从到了周地之后,就无视汉王的凋令,坐视汉地的内乱。
或许在刘翼的估计中,汉地局势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稳定,这段时间足以让他扩大对周地的影响力。
声势浩大的柳鸿远被新崛起的河内军一再击退,河内军的主力北上与柳鸿远决战。
这位试图割据周地的安西将军在最后时刻没有经受得起诱惑,他试图带领部队进入汉地捡便宜,甚至希望复制河内军的成功经验。
刘翼倾巢而出,为了保证北方战场的稳定,甚至主动和周虎求和。
周虎答应了刘翼的要求,他并不打算放过刘翼,他的目标是恢复整个周国的版图,为了达成目的,他势必会与周虎作战。
然而,周虎的目标是三川郡,此时三川郡的守将是魏振国,魏振国被刘翼宣布为叛将,此时的周虎与刘翼没有直接冲突。
与刘翼保持和平,不仅可以保证联军攻略三川郡的顺利,还可以保证减少敌人的数量。
周虎不会被一纸协议约束住自己,一旦失态发生变化,周虎随时都会撕毁协议。
对他来说,利益比虚名更重要。
在联军南下的初期,攻势确实非常顺利,大量三川郡的村庄和城镇望风而降。
周虎本以为可以一鼓作气攻下昌宜城,但他还是失算了。
与他对阵的河内军主将是魏振国,一个比他战斗经验更丰富的将领。
由于兵力不足,魏振国放弃了外围据点,退守昌宜城。
昌宜城并不是一座孤城,魏振国了解这座城市,甚至清楚城中的城防设施。
除了城防坚固之外,昌宜城的水运同样发达。
昌宜城靠近衡水,水运发达,仅仅依靠围困是围不死的,但是,强攻策略同样无法取得突破。
周虎发动了多次进攻都被打退,最终,周虎只能选择在围困昌宜城的同时,派出部队夺取郡中其他村庄和城镇。
周虎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源尧郡中,对于周国的其知道武川郡战场的他战局没有做足侦查工作,没能第一时间局势。
周虎的格局不足以争夺天下,他在一城一地的得失中牵扯了太多精力。
分略乡野的周兵不仅带回了大量粮草,还招募了一批援军。
就连昌宜城的围困行动也有了起色。
一名自称受到昌宜城东门守将指派投降的使者趁着夜色来到了联军大营,向周虎请降。
河内军还没有到必败的局势,周虎对使者投降的诚意产生了质疑,一度恐吓要杀死这名使者。
使者却不仅不害怕,还嘲笑周虎胆小,不能容人。
周虎还不至于被一名使者激怒,但是他假装大怒。
从使者的话语中挑出了几个自认的漏洞,进行反问。
使者不仅把所有的质疑全部驳回,而且在回话的最后摆出了低姿态。
正是使者的这个态度打动了周虎,两方约定了投降日期之后,各自回城。
周虎是一个智商正常的成年人,非但不会中使者的激将法,而且不会被使者的言辞打动。
之所以认可了使者的投降请求,是因为他觉得即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s://www.ybdu.com/xiaoshuo/18/18045/17686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