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需要大量的实战练习才能做到那些天赋演员一夕之间就能达到的地步,但在演艺空间的帮助下,她知道完全投入角色、克制地投入角色都是什么状态,有了这么一个理想状态在,她调整自己向着满分靠拢,也就不是那么不可能了。她现在隐约把握到了那种入戏的状态说起来还是比较玄妙的,在抛弃自我的同时,又留有一丝自我意识,但真正把握到那种状态的时候,她觉得自己演得并不会比金手指上身时差。她要做的就是不断的练习,在练习中学习如何快速把握这种状态,并且一直保持下去。
笨鸟先飞,有演艺空间的三倍流速以及对比重放功能(之前詹姆斯安排人摄录了全场表演,珍妮把dvd要了一份拷贝以后,也可以在空间里进行重演了),只要她的毅力足够,进步速度就是会比别人快。在上一周,珍妮首次全场没开金手指,也成功地把戏给顺下来,丝毫没出纰漏,不论是散场后等候签名的观众评论,还是讨论版上的粉丝repo,乃至剧评栏的评论,都非常良好,没有人觉得她的表现比平时要差。
之前和安的彩排,珍妮也让玛丽录下了全场,虽然这不合规矩,但她现在毕竟是享有特权,就是詹姆斯都没有多嘴。看过彩排以后,她认为自己在不开金手指的情况下,和安大概应该是旗鼓相当,两人均分注意力,没有谁更好、谁更差。
这是个客观的评审结果,但珍妮认为评论和反馈未必会如此客观,第一,她知道自己红的时间还太短,空降的感觉还很强,甚至包括剧团里都还有很多人觉得她是靠关系空降的,实力也就soso。而安在业界已经有四五年了,她的履历更漂亮,更正统,所以,在两人旗鼓相当的情况下,剧评家可能会更夸奖安,认为她的表现符合期待。第二,她和安的不一样,安的前任是黛德丽,她只要做得比黛德丽好就是成功,而珍妮的是自己,她做得和以前一样好别人也不觉得这会是惊喜。
再说,更重要的还是第三,那就是珍妮已经演出一个多月了,很多常客观众包括评论家,对她的新鲜感已经开始消褪,而安却还是个新面孔,外来和尚会念经,人们总是会对新的天才更宽容和热情。
这就是演艺圈啊,人们喜新厌旧的速度是很快的,即使她也在进步,但只要进步的速度赶不上后来者涌现的速度,那就会被评论家和大众注意力无情地抛弃。当珍妮是冲击者的时候,她肯定是希望能力为尊,尽情地享受着新鲜感的红利,但现在她成了守擂者了,对于这完全没变化的规则,就怀有复杂的,甚至类似于憎恨和无奈的情绪了。
这是一场还没开始,就注定不太公平的比赛,珍妮已经可以预测到结果她和安都表现得非常好,彼此旗鼓相当、平分秋色,然后剧评家在评论中大赞安,‘百老汇的新面孔’、‘引人注目的歌舞剧新秀’、‘最好的维尔玛’,然后在评论里,刻薄一些的评价‘安.本森把珍妮弗.杰弗森压得喘不过气’,厚道一些的就说‘珍妮弗终于遇到了强大的对手,虽然她表现得也很好,但……’最后,大家的结论是‘《芝加哥》有了两个远超水准之上的当家女演员,这一年的托尼奖为她们而设。’
也许这样说很自私,但珍妮不需要这个‘但’,当然她也希望《芝加哥》成为一出真正意义上的杰作,在托尼奖上满载而归,但如果这个结果需要‘但’来做基础,那么很抱歉,她绝不会配合。
说真的,她是的确对安有些歉意,她希望这是一场公平的比赛,这样她就可以不必作弊,可以尊重她的对手。可,当现实不如她的意时,她也只能开启金手指了。
随着上场信号的发出,她在黑暗中走出十五步,来到自己的埋位,旁观着安风情万种的《a11 that jazz》,在心底默数着节拍。
“3、2、1,3、2、1……”
警察出现了,带走了维尔玛……灯光发生变化……
电光火石之间,珍妮打开演艺空间,熟练地进行选取。
“她是个强敌。”她对自己默念,“但我会赢。”
灯光来到她身上,她睁开眼,感觉状态前所未有的好。
她会赢。
#
珍妮弗的演出也不一样了!布兰特雷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这不是他第二次观看《芝加哥》,虽然之后在剧评里很少提到这出地区现象级戏剧,但布兰特雷起码来看了五次。他当然也不会是独辟蹊径地来看黛德丽或是别的角色,而是来看珍妮弗的。甚至包括imdb上的讨论版,布兰特雷都会经常登录上去看剧评(偶尔也看一些j.j.j的八卦,不过他很快意识到有价值的信息并不多,不值得浪费时间)。对于珍妮弗的演出,他是很熟悉的,所以今晚她才刚刚一个亮相,布兰特雷就发现了不对。
也许是因为演出对象的不一样,珍妮弗今晚一登场的状态就和往日不同,这对她来说是极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