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杉矶,四月份的正午几乎已经进入盛夏,即使现在已经是太阳西沉,从停车场吹拂进来的热浪依然带了滚烫的夏季风味,凯文掏出手绢擦拭了一下脸上的汗珠,支吾着一时反而没有开口,似乎找不到恰当的开场白,过了一会,他似乎也想通了什么,索性直截了当地问道,“珍妮弗,关于刚才你说的那个社交媒体数据检索系统,我对它非常有兴趣,如果福克斯发行付费的话,是否可以购买它的服务呢?就像是我们购买那些数据统计机构的服务一样,可以付出一笔现金做包年服务当然了,价钱肯定能让你满意。”
“你是说”珍妮也是表情一动,她像是从没想过这个主意一样,“把大梦的这部分业务独立出来,做成一个数据服务部门?”
“对,对对,”凯文热情洋溢地说道,“这一部分业务实际上并不涉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还是票房预测的一部分,所以应该不存在保密级别的问题……”
任凭凯文巧舌如簧地忽悠着自己,珍妮表面挂着又惊又喜,仿佛被他开启了新视野的恍然表情,实际上却是因为完全不同的原因而露出微笑和她预料的一样,凯文还是指望着用一个相对低的价钱来买到这方面的服务。既然自己似乎没有意识到这种搜索系统的战略价值,他也当…≌,..然不会点醒自己,这种搜索系统如果应用好了,能对整个影视大数据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不夸张地说,这甚至是会对电影电视界的一次革命
对于福克斯这样的大片厂来说,资金、人脉、技术都不是问题,什么样的故事它都能够生产,而最大的问题反而是‘到底该生产什么样的故事’,观众对什么感兴趣?会为了什么花钱?像是珍妮刚才说的那套理论,其实大部分公司都是能够总结出来,但在网络时代以前,想要收集一线观众的回馈是非常困难的,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再加上影视制作周期有严重的滞后性,当你意识到一个热点的时候,它对于影视方来说已经是完全过气了,所以在这点上,公司只能因人成事,或者是高管,或者是制作人和导演,依靠他们对市场的预判来进行立项。可以说这完全就是一场赌博,因为并没有一个成型的、科学的计算公式,不论由谁来做都是靠猜,只是有些人猜得较准,有些人运气较差而已。但这一套数据检索系统,如果真的能大规模铺开的话,那对整个预测、立项流程的改变完全是翻天覆地的,它会由一个不能量化的,蒙昧的、迷信的混乱体系,变成可以调校,有完善论据的科学系统,起码能多出一项非常直观的参照物
就以《阿凡达》来举例吧,它从立项到上线,经历了五六年的时间,即使是从开拍算起,拍完以后也经过两年的后期制作才能上档,而两年的时间对于电影市场来说是非常漫长久远的,几乎可以说是一个世代,这使得所有在《阿凡达》上档后再跟风制作的电影都面临赔本的风险,因为2年后观众很有可能已经对视觉奇观完全失去兴趣。而如果福克斯完全信任这个系统的话,实际上从《阿凡达》第一次大规模宣传上线开始,就能从观众的反馈中给出自己的判断结果:观众觉得‘这是全新的东西,让我很有兴趣’,oK,那么在短时间内他们还不会看腻,我可以推出跟风作品捞钱,如果观众的感觉只是‘hmm,看起来似乎挺有趣’的,那么即使《阿凡达》的票房不错,福克斯也会谨慎投资,笑看跟风作在2年后、3年后纷纷扑街。
当然,这只是很粗略的说法,它也不能完全决定片厂的投资方向,但起码这是一个可以量化,有柱状图的判断依据,就算不提具体作用,哪怕是对高管的心理都有很强的安慰剂效用,更不说从珍妮的说法来看,它晴雨表的功能应当是相当强了,当facebook和twitter、tumblr等社交网站开始兴起的时候,恐怕没有人意识到它们还能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如果说网络让世界变小的话,那么,社交媒体就是让交流变得扁平化,它给整个信息交互回馈系统带来的,完全是一种革命性的颠覆……
当然了,在2009年的现在,人们对于这一点还是认识不足,对他们来说,过去的十几年里,电脑对社会的改变已经够大、够多的了,难以想象还会有更深层次的改编网络和社会的交互度,在遵循着摩尔定律的同时,也有强烈的滞后性,在这个年份,只有一些时代尖端的弄潮儿在谈论着大数据的概念,而等到它开始烂大街的时候,其实蓝海已经变成了红海,如果你没跟上这一次迭代,那在同量级公司的竞争里,很可能从此你就完全落入下风了。
从创建到现在,福克斯在电影界的几次迭代中都牢牢跟上,甚至是引领潮流,作为这样一间大公司里,能出来负责《阿凡达》这个核心项目的高管,凯文的敏锐之处是不必多加怀疑的,甚至只需要一个关键词,一次含糊的描述,他就能自行想象出它对于业界的意义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