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斯特的眼神扫过了台下的观众,他神态肃穆地缓缓念出了这个名字:“illard!”
玛丽昂.歌迪亚!
在电视机前,歌蒂.韩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果然是她渔翁得利……
这个结果和她投票非常‘吻’合,因此歌蒂并没有多诧异——这是个很简单的选择题,在没有任何人来影响的前提下,让她自行判断的话,歌蒂觉得凯特.布兰切特更有资格拿最佳‘女’配角,因为她在《我不在那儿》里的表演的确质量过人,身为‘女’演员反串男角,表演得惟妙惟肖,让人难分真假,而比较起来的话,她在《伊丽莎白:黄金时代》里的表现就要相应逊‘色’了。。: 。说感觉上拿最佳‘女’主角的确还不够火候,别说珍妮弗.杰弗森了,就连玛丽昂.歌迪亚和朱莉.克里斯蒂都压不过去,而在歌蒂的感觉里,凯特好像还没到让奥斯卡不顾争议也要给她最佳‘女’主角的程度。
——这就是奥斯卡,它并非绝对公平,对于某些演员来说,它非常慷慨,第一次提名就会给奖,之后一旦有了成绩也非常容易受到肯定,但对于另一些演员来说,不论其表现得多优秀,在第一次把握很大地冲击奥斯卡,却错过了拿奖以后,之后想要再拿奖就有点难了,评委会倾向于一压再压,直到其表现明显对于第一次冲击奥斯卡有突破以后,再给予肯定。其实,这应该是人的心理定势在作祟,比如说珍妮弗,第一次提名就拿奖了,这固然是因为当年她撞上小年,运气非常好,放到大年也就是拼个奥提的命,但对评委来说——就以歌蒂举例吧,她可能理智上是认可运气好这个因素,但潜意识里,她肯定是觉得珍妮弗在《第五个莎莉》里的表现就是奥斯卡级别的了,毕竟她拿到了奖,而奥斯卡的权威和公平,作为评委本身肯定是深信不疑的。
所以,对凯特来说,第一次冲击奥斯卡的《伊丽莎白》‘女’主角没获奖以后,表演没有大突破的《伊丽莎白:黄金年代》要拿奖就很难让人投这个票了,倒是《我不在那儿》,虽然凯特靠《飞行者》拿到第一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也就是三年前的事,但表演有突破,感觉拿得更名正言顺。至于‘女’主角,歌蒂更倾向她全面突破自己,贡献上颠覆‘性’的表演以后,再把奖项给她。
她最后在最佳‘女’配角上选了凯特,没让她两个都落空,除了认为凯特足以得奖,先否定了她得‘女’主的可能,多少有点补偿心理以外,也是因为在这个环节,别人的表演和凯特比都差了一口气,可以说这是她认为最合适的选择。而这也意味着凯特在最佳‘女’主的竞争中率先出局,五个选项里,艾伦.佩吉和她都被排除掉了,剩下三个珍妮弗.杰弗森,朱莉.克里斯蒂和玛丽昂.歌迪亚在竞争。
今年没有任何公关存在,所以左右歌蒂的只有她本人的倾向‘性’和专业素养了,如果让她来说的话,有太多因素对珍妮弗有利了——首先她是美国人,朱莉是英国人,玛丽昂是法国人,如果不选她的话,选票上四大表演奖真的一个美国人都没有了,其次,玛丽昂在美国名气不大,她当然是演技派,但好莱坞对外国演员的态度一般不会如此热衷,他们更喜欢把奥斯卡给予一些来好莱坞发展后贡献出佳片的外国名演员,而《玫瑰人生》是一部地地道道的法国片。而朱莉在风向标中实在是有些冷‘门’,几个重要的前哨奖都被珍妮弗和凯特.布兰切特瓜分,在不选凯特的情况下,选朱莉似乎难以服众。第三,珍妮弗的表现和《第五个莎莉》比,突破非常明显,如果她连《莎莉》都能拿奖,为什么《迈克尔》不给她奖?
然而,在所有有利的因素之外,一个不利因素足以秒杀一切了:她已经有了两个奥斯卡,而《迈克尔》仅仅是她的第二部文艺片,也是她在《第五个莎莉》之后的第一部冲奥片……
如果《第五个莎莉》提早一年上映,参选的是2005年的奥斯卡,或者哪怕说推迟一年,参选2007年的奥斯卡,它都只能拿到奥提,绝对无法给奖,那么在无pr的情况下,今年歌蒂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珍妮弗给奖,对于这个27岁的‘女’演员来说,这会是很好的‘激’励——但可惜,《第五个莎莉》偏偏就是拿到了2006年的奥斯卡,而且珍妮弗还‘阴’错阳差地多拿了一个最佳‘女’配角!既然如此,这个奖无论如何也不能给她了,在投票规则再度改革,一人只能投出一票的情况下,哪怕只是她这么一票投珍妮弗,都是对奥斯卡的不负责——如果再让她拿到奥斯卡,仅仅相隔一年,仅仅是第二部文艺片,甚至还没建立起演技派的名望,没有更多的佳作来证明自己……
现在已经不是大制片厂年代了,即使是汤姆.汉克斯在积攒了二十多年的声望后蝉联奥斯卡,都引来了人们对于奖项的非议,才出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