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如何向1985年的高中生解释社会主义国家也会发生通货膨胀这样一个问题。在计划经济年代里,所有的价格都是由国家控制的,所以并不存在涨价的现象,这就给了人们一种社会主义国家不会发生通货膨胀的印象。事实上,经济学家们早说分析过,所有的商品都用票证来维持供应,这本身就是一种隐xìng通货膨胀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逐步放开对市场的管制,陆续调整了一部分商品的价格,导致物价水平有所上升。其中,1980年的调价幅度最大,当年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也就是人们习惯说的CPI增幅达到了7%的水平,不过,国家同时给城镇居民发放了物价补贴,所以这次涨价带来的冲击并不明显。在随后的几年里,物价每年约以2%的水平上升,而同期职工工资的涨幅更大,因此也冲淡了涨价带来的影响。
到1985年,由于投资过热,推动物价大幅度上涨,CPI在这一年突然达到了9.3%的高位,对于整个社会的冲击是非常强烈的。当何岚这样的中学生都知道中国也会发生通货膨胀的时候,那种对原有社会制度的信心就轰然倒地了。
事实上,1985年的涨价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已。从那时起,一直到1996年的12年间,中国的CPI年均增幅达到了11.2%,有5个年份CPI高于10%,其中1994年更是达到了24%的历史最高点。
这12年,可以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12年,也是中国社会最为浮躁、最为动荡的12年。如今的林振华,就站在这12年的门槛上。
如果大家不能理解这一组数字的含义,那么不妨穿越回后世,去看一看2011年的场景。这一年,在砖家们的嘴里,是物价飞涨、经济濒临崩溃的一年,而事实上,2011年中国的CPI仅仅是上涨了5.5%而已。如果5.5%的CPI就意味着经济濒临崩溃,那么12年间CPI年均增长11.2%,已经足够中国崩溃24回了。
“价格问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何海峰说道,“咱们国家的价格体系不合理,尤其是重工业产品价格偏低,已经严重影响到商品经济的发展了。现在一吨钢材的黑市价高达5000元,而工厂只能拿到1000元。钢铁厂无法从产品销售中得到足够的利润来扩大再生产,而市场上却因钢材短缺而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价。”
“国家是怎么考虑的?”林振华问道。
何海峰道:“现在理论界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国家应当加强计划控制,避免物价过快增长。另一种认为国家应当彻底放弃控制,取消票证,允许物价zì yóu浮动,由大乱而生大治。你别说,现在后一派观点,还占着上风呢。”
“老何,这些东西,我是真的不懂。”林振华道,“不过,我有一点疑惑,咱们说搞改革,怎么会越改越乱了呢?这个问题可不单是我这样想,机械委的朱司长也是这样说的。他甚至说,还不如回到计划经济的年代里去呢。”
何海峰点点头道:“像朱司长这种牢sāo,我们体改委已经听到无数了。不过,大家也就是发发牢sāo,计划经济的缺陷,他们比谁都清楚,当年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是这些实际部门的同志呼声最高的。目前出现的这些乱象,总的来说,就是新旧两种体制转轨时候出现的必然现象。
计划经济年代里,我们是通过国家行政命令来管制经济。而纯粹的市场经济呢,是通过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现在咱们国家放松了计划管制,经济约束却没有及时跟上,这就导致了管理上的失控,出现混乱是不可避免的。”
何岚皱着眉头道:“爸,你说的也太复杂了吧?还有,我记得你是学工业的,怎么现在说起经济也一套一套的?”
何海峰笑着说道:“没办法,我现在就是干这一行的,不懂这些哪行?”
说着,他回书房拿过来几本书,交给林振华道:“小林,这里有几本国内学者新出的书,对于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形势分析得非常不错,你拿去看一看。你现在也是一个大企业集团的领导了,眼睛不能光盯技术,还得盯准宏观形势。”
“让我看看。”何岚不等林振华接书,抢先从父亲手上把书夺了过去。何海峰瞪了她一眼,不过也拿这个女儿没辙。何岚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从小便受何海峰娇惯,根本不怕他这个当父亲的。
林振华道:“多谢老何,这几本书我回去一定会好好看看。不过,老何,我现在最关心的是,下一步政策会怎么变化,是往回收呢,还是继续放?嗯……问你这个,不算是打听国家机密吧?”
何海峰道:“这个事情,有一定的密级,不过你可以听听。前面我说过了,理论界对于下一步的经济政策也是有若干种意见的,zhōng yāng的意见也不统一。不过,目前大家比较倾向于选择一条折衷的道路,就是既不放得太厉害,也不收得太厉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