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荣国府。
房屋雕梁画柱,水榭楼台,敕造荣国府牌匾立于门下,便可表明其府中人员的不凡。
荣禧堂内,王夫人起身给二老爷贾政倒了一杯茶水。
贾政单手拿书,端起茶杯吹了口,细细品尝。
见自家老爷神态悠闲,王夫人挥手屏退左右,让其他丫鬟婆子都出去。
“老爷,近来我那王家哥哥传来书信,边关有能立功的机会,咱们府内的子弟,可以挑选个合适的,让过去。”
听闻此话。
贾政抬手将书籍放在桌子上,“边疆苦寒,频有蛮子来犯,最是危险,自家子弟何故去其犯险。”
王夫人皱眉,道:“老爷何出此言,我等身为勋贵子弟,更是应该报效国家,不可整日这样。”
贾政一心读书,从不操心这些杂事,听闻王夫人这样说,便摆了摆手,道:“你这个想法,老太太知道吗?”
贾政口中的老太太,正是荣国府的老祖宗贾母。
作为整个贾家辈份最高的人,这种决定子弟去留的大事,一般都是要老太太点头。
听到贾政松口,王夫人长出一口气。
抬手又给贾政倒了一杯茶,“老太太那边早就知会过了,这也是老太太的意思。我贾家子嗣虽是有祖宗余荫,但也不能如此堕落。”
听闻这件事是老太太首肯的,贾政便也没了意见。
王夫人又继续开口,道:“我觉得琰儿不错,他挺适合去边疆的。到时候在边关立了功,万一运气好封了爵位,也算是他的造化。”
听闻夫人提及琰儿,贾政皱了皱眉。
贾琰乃是贾政子嗣,为贾政儿子。
贾琰母亲早逝后,贾政这才在贾母的安排下,娶了王夫人。
自从贾宝玉出生后,贾琰便成了个透明人。
王夫人虽表面对贾琰客客气气。
但内心还是希望贾琰尽早离开荣国府。
贾琰乃是贾政子嗣,按辈分,贾宝玉还要叫贾琰哥哥。
有贾琰的存在,贾宝玉获得的东西,便天生有贾琰一半。
为了自家儿子的前途,王夫人这才有了参军戍边的提议。
只要贾琰离开荣国府,那二房便没有人可以与自家儿子贾宝玉争锋。
至于大房一脉的贾琏。
自从大老爷贾赦在东院沉沦后,也是沦为二房的跑腿。
丝毫没有荣国府嫡长子的风范。
因为贾宝玉衔玉而生,加上老太太贾母的刻意偏袒。
反倒是贾宝玉成了整个荣国府的核心。
王夫人早已打算给贾宝玉谋划荣国府的爵位。
王家出身的王夫人早已经知道。
有再多的荣华富贵,也不及有一爵位傍身。
只要将贾琰弄走,那荣国府的爵位才能落到贾宝玉身上。
若是贾琰在,王夫人的一番谋划。
也只是能徒劳给贾琰做嫁衣。
这种情况,王夫人绝对不允许出现。
况且九边苦寒,多少将士都出了意外。
贾琰若是死在边疆,那是最好的结果。
朝廷为了维持勋贵们的体面,会象征性给战死子弟的勋贵世家一些奖励。
只要贾琰在边疆战死,到时,这些奖励可都要落在同宗的贾宝玉身上。
王夫人的谋划也是一石二鸟。
贾琰也算是给贾宝玉的通天大道,当了垫背。
王夫人的算计,可谓是将所有可能都想到。
现在就等着贾政拍板,至于荣国府老太太那里,王夫人早已经搞定。
“老爷,既然这样的话,明日我便派人通知琰儿,让他尽早出发,不可误了边疆大事。”
王夫人眼角漏出一抹笑意,不等贾政接话,便出了荣禧堂大门。
贾政无奈摇了摇头,对于王夫人的决定,贾政本想反驳一些。
可又想到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便同意了王夫人提议。
贾琰整日待在荣国府中,也是无事。
将来只能分点财产,当个纨绔子弟,倒是不如去战场上走一遭。
也算是历练一番。
...
荣国府一东南偏院内。
贾琰正在院子中锻炼些拳脚功夫。
自三年前穿越而来,贾琰便独自一人生活在荣国府偏僻小院中。
刚穿越而来,贾琰有些不适应。
自己竟然成了陈汉江山荣国府二房贾政的子嗣。
而且贾宝玉竟然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
与贾宝玉相比,贾琰却显得有些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虽然偶尔能见到自己那便宜父亲几次,但总是被训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来源4:http://b.faloo.com/1427286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