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豪杰

第一百九十一章 两个月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时,西凉之乱也爆发了。

    西凉之乱的初始起于北地郡、安定郡、金城郡、陇西郡枹罕、河关等地的两股羌人举事叛乱,当时大汉朝廷正陷于黄巾之乱的泥潭中无法抽身,因此匆忙招募了一支前往平定叛乱的雇佣军,号“湟中义从”,由护羌校尉冷征率领。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由羌人以及小月氏人组成的“湟中义从”,竟然倒戈加入了叛军,更杀死了护羌校尉冷征。

    事态升级,两股羌人叛军与湟中义从合并,并推举原湟中义从士卒北宫伯玉与李文侯为将军,正式开始了羌对汉的叛乱反击。

    短短月余工夫,叛军便攻克了金城,原因是新任凉州刺史左昌侵占防御军费,救军不济。

    当时左昌麾下有一员名将叫做盖勋,因劝说左昌而遭后者记恨,派其率军驻守汉阳郡阿阳县,正面叛军锋芒。

    左昌原以为盖勋必定败仗,即便不战死,待其返回后也可以用军法处死,岂料,盖勋多次应战并成功守住阿阳县。

    叛军见阿阳县无法攻破,便转向攻打金城郡,并捉到了两个非常关键的大人物,一位是凉州督军从事、新安县令边允,一位是凉州从事韩约。

    或许有人对这两个名字非常陌生,然而事实上,正是此二人直接导致大汉朝廷对西凉的控制丧失长达十余年之久。直到曹操掌握后亲征西凉。

    事后,金城太守陈懿前赴叛军大营商谈释放人质,反遭叛军杀害。而最为关键的是,人质中的新安县令边允、凉州从事韩约被说服加入了叛军。并且,边允被推举为叛军首领。

    再过数日,被迫上位的叛军新首领边允在“湟中义从”首领宋杨、北宫伯玉以及李文侯等人的胁迫下进攻州治冀县,凉州刺史左昌急求名将盖勋救援。盖勋率军抵达后与边允、韩约二人沙场相见,痛骂二者叛国投敌。

    当时边允与韩约垂泪说,若是左昌当初要是早听您的话,派兵来救援金城郡。或许我们还能改过自新,如今罪孽深重,不能再投降了。

    当日,边允与韩约率军离开,暂时解除了对冀县的包围。同日,他俩改名为边章与韩遂。

    边章、韩遂,这本是凉州的一武一文,从此成为了西凉叛军的领袖,与大汉朝廷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征战。(起初只是比傀儡稍微好些。真正的掌权者是“湟中义从”。直到后来韩遂设法杀死其余人,独揽大权。因此不可否认,韩遂也是一位真枭雄。)

    莫要怀疑边章与韩遂加入叛军后的影响力,要知道此二人先后打败过张温、皇甫嵩、董卓。用兵实力可见一斑。

    而眼下,边章与韩遂二人正打着诛杀官宦的名义,谋划攻打三辅要地、逼近皇室园陵。因此,朝廷决定结束东边的黄巾之乱。筹划对西凉叛军的反击,故而暂时没有余力对黄巾余党展开进一步的捕杀,致使像张煌、张梁、以及历史中的黑山黄巾、青州黄巾、汝南黄巾等众侥幸逃过一劫。

    不得不说。这个局面对于张煌而言简直就是喜闻乐见,因为要是西凉之乱不爆发的话,他所属的黄巾势力势必会被朝廷连根拔起,而眼下,黄巾势力则可以趁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再次积蓄实力,伺机而动。

    不过话说回来,在黄巾势力具备足够的实力前,张煌算是暂时的“失业”了,毕竟比起他来,在朝廷对天下的公告中“已亡”的人工将军张梁,显然比他更适合地下工作,因此,张煌很愉快地将所有的事务都丢给了张梁,轻松愉快地暂时脱离了黄巾军的大队伍。

    起初,张煌想去探望一下被张梁送回蔡邕处的红颜知己蔡琰,可是当他到了河东之后他这才得知,蔡、卫两家出于种种原因取消了这场婚姻,而蔡琰,也在蔡家族人的保护下,与其妹蔡琬一起被遣送回其父蔡邕在雒阳的府邸。

    据知情人透露,卫、蔡两家因为这桩事反目成仇,从此互不来往。

    得知此事,张煌不由心中欢喜,毕竟卫、蔡两家取消婚约意味着他的意中人蔡琰不再是卫家名义上的儿媳,不过细细一想,张煌又有点担心蔡琰如今的处境,毕竟这位历史中命运多舛的才女,这回可是被卫家遣送回蔡家的,可想而知会遭受何等的白眼与看轻,哪怕是其父蔡邕,恐怕也会因女儿“被贼所掳数月”而气愤异常。

    这个时候去雒阳拜访蔡邕,这对于张煌而言绝对不是一个聪明的决定。因为很有可能张煌在踏入雒阳之后将会再也难以全身而退,毕竟在雒阳,有一位实力强大到令张煌毛骨悚然的仇人,第五宫元。

    纠结来纠结去,张煌索性先去拜访了董卓。毕竟在黄巾之乱之后,董卓也已返回了任地,重新担任河东太守一职,而如今张煌正是在河东的地面上,不去拜访一下这位董太守,委实说不过去,要知道他还欠这位董太守一个天大的人情呢。

    对于张煌的冒昧拜访,董卓与李儒都有点惊讶,毕竟张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999wx.com/Book/11387638.s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