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宫,大唐皇帝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看着永安王李玄、辅国大将军李靖的奏折,面露沉思。⊥,
一位帝王对于国家的掌控,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臣子的控制和制衡。有些臣子追求名,那帝王就成全他,让他成为一代名臣;有些臣子追求利,那帝王也可以成全他,让他得享荣华,一辈子富贵;有些臣子追求理想,希望建立孔圣人所说的理想盛世,那帝王也可以和他一起追求他的理想,共建盛世。这些有追求的臣子,帝王都可以控制,可是偏偏有一些臣子,帝王并不清楚他的追求,那这样的臣子,帝王又将如何控制呢?
就拿永安王李玄来说,他追求的并不是名利,如果是的话,当初他完全不必支持自己,就凭李孝基为大唐做出的贡献和太上皇、李孝基的关系,大唐也肯定会保证他一辈子衣食无忧,安享富贵的。一直以来,大唐皇帝李世民都认为李玄追求的是权力,可是这次李玄的上表隐居,却让李世民越发的看不明白了;李靖也是如此,李世民知道李靖想要什么,李靖想统领大军建功立业,成就他千古名将的美名。可是李世民并不敢将大军完全无条件信任的托付给他,李靖要想建功立业必须需要大军,可是大军也是大唐皇帝李世民安身立命的根本,没有军权,李世民就没有了任何可以震慑四方的实力,就会随时被人撵下皇位,身首异处。
李玄和李靖是不可以控制的,唯有制衡,拥有和他们相抗衡的实力。可是一想到李玄那高超的智谋、手段繁多的神仙手段,一想到李靖那用兵的灵活狡诈,李世民就感到一阵阵的头疼,和这两人对敌,大唐皇帝李世民并没有完全的胜算。
李玄和李靖。李世民也可以完全弃之不用,可是如今突厥人就在身侧虎视眈眈,如果不用,又太可惜了。李世民感到很纠结。他决定试着去控制、制衡这两个人。
于是他下诏道:“诏令由陇右李氏皇族挑选族内优秀子弟到终南山永安王李玄、并州辅国大将军李靖处学习。”
之后,李世民又分别给李玄、李靖下了诏令,严令他们必须收徒,只是他们可以提出收徒的条件。
数日后,辅国大将军李靖回复道:“陛下,若学我兵法者,非天资聪颖、资质超凡者不可。臣之要求。必须是统过重兵,打过大仗之人,如一无统兵经验,二无大仗磨砺,只读兵书战策,终究是纸上谈兵,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最终必然被种种兵法韬略所误。祸国损军,贻害甚大。臣观满朝大将,可以学习我兵法者,唯有冠军大将军李绩、左千牛卫大将军侯君集比较合适。”
看过李靖的奏折。大唐皇帝李世民面露沉吟。侯君集是自己的心腹,李绩虽然不是自己的心腹,但是他的忠义之名是天下闻名的。他一直都没有参与任何的朝廷的争斗,玄武门胜利之后。李绩更是屡屡向自己表示靠拢,自己还是十分信任他们两位的。于是李世民立即下诏让李绩、侯君集抛下所有军务,马上到并州辅国大将军李靖处学习兵法。
转瞬间。一个月过去,李靖在帅帐内来回的踱步。
一个月的时间,他已经了解李绩和侯君集两个人。对于李绩,他内心里是十分欣喜的,准确的说是十分惊喜的,而对于侯君集,他则有所担心。
李绩善打“神仙仗”。这是李靖对于李绩的评价。
李靖先是在自己舅父前隋柱国大将军韩擒虎的军队任职,然后才得到舅父韩擒虎和另一位柱国大将军贺若弼正统的兵法传授,因此李靖用兵偏于正规,偏于谨慎。他有一个“七分胜算方用兵”的习惯,用兵就是用险,开战之前,没有谁敢保证一定能够打得赢。多年的用兵经验告诉李靖,一旦自己用兵的胜算超过七成,对手就会逃跑,不和你打了;低于七成,自己就会犹豫,担心失败,不敢打。只有七成的成算,李靖方会用兵,这样对手既不会逃跑,自己也有绝对的把握取得胜利。因此,李靖用兵,不用则以,用则必胜。曾经大唐朝廷有过一个共识,只要打仗,李靖说可以打,大唐皇帝和众臣就都会放心,因为只要李靖说出,这仗肯定是能够打赢的,绝对没有第二种结果。
而李绩则不同,他是瓦岗山山贼出身,一步一步做到大将军的,他用兵则偏于冒险,胜算刚刚过五成,他就敢打,而且李绩心思缜密,用兵狡诈。明明是一场小仗,他会考虑到所有的情况,并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一一应对,一一设套,因此跟他对阵的对手,会十分的难受,十分的煎熬,自己的决策、行动都在李绩的算计之内,不但自己如此,来救援自己的人,决策、行动也在李绩的算计之内,结果一开始交战,自己就陷进坑里面了,而且是一步一个坑,坑坑要人命,然后救援自己的人开始重蹈自己的覆辙,坑坑要人命。李绩就像一个挖坑高手,一开始是场
手机支付宝搜索
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
$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
¥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