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建元元年,九月!
长安皇宫。
未央宫!
武帝刘彻跪坐在大殿龙案之后,津津有味的看着手中竹简。
偶尔读到精彩之处,还会忍不住自言自语称赞两句。
“陛下,已过戌时,应该歇息了。”
龙案侧,一个头戴紫金翟凤珠冠,身着正红色宫装的明媚娇艳佳人忍不住提醒道。
“阿娇再等一会儿,孤马上就将这人的论策看完了。”
“这个叫东方朔的人真的很有意思,竟然说自己十三学书,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十九学孙吴兵法。如今二十二岁,身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最后还吹嘘说自己勇猛像孟贲,敏捷如庆忌,廉洁似鲍叔,守信同尾生,能做朕的大臣。”
武帝刘彻听后,依旧是看着手上的竹简,脸上浮起了阵阵笑意。
这么有趣的人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难免感觉十分的新颖。
至于说被武帝刘彻成为阿娇的艳美女子,便是当今的大汉皇后,陈阿娇。
也就是历史上金屋藏娇的女主角。
陈皇后闻言,不由好奇问道:“天底下,真的有这样的完美全才吗?”
“怎么可能?”
“这些话听听当个乐子就行。”
武帝刘彻将看完的冗长竹简放下,然后评论道:“朕观此人的谏言论策,沉疴繁琐,虽然文采思路俱佳,也有稍许的独到之处,但是较比董师之才,却差之远矣,只能说是有些急智,而非大才。”
不是武帝刘彻看不上东方朔。
而是因为东方朔此人,并非他想要的治国人才。
你可以说他是个妙趣横生的智者。
却绝对不能说他是无双国士。
末了,武帝刘彻总结一句,道:“不过总的来说,这人较比其他大部分士人,还算是有才的,并且文章写得妙趣横生,让人读之欲罢不能,想来其人也会非常有趣,所以就给他一个机会好了。”
刘彻点评完,朝一侧恭然而立的中常侍粟恒吩咐道:“将此人记录在案,让其在公车署内等待召见吧。”
“遵旨!”
中常侍粟恒恭敬回应一声,将“东方朔”三个字记录于手中竹简上。
“原来如此。”
“臣妾还以为陛下真的能得一大才呢。”
“倘若真能有此大才帮助,陛下也无需每日如此劳累了。”
陈皇后听到刘彻解释,脸上露出失望之色,满是心疼的看向他。
“真正的大才,哪有那么容易出现。”
刘彻揉了揉双眼,不由感慨道:“自朕下诏求贤,上书者不下千人,朕每日翻阅众人论策之言,至今已有三个月有余,然而其中能称为国之大才者,却寥寥无几,能够比拟董师者,更无一人。”
“余下如这东方朔之类,倒是有一些,有些才华,却非真正大才。”
“奈何,董师又一心研究学问,欲要贯通百家,融入儒术,成一家之言,短时间内不会进入朝堂。”
“这就让朕很无奈了。”
刘彻口中的董师,便是此时大汉宫廷的讲经博士董仲舒,掌管经学讲授。
刘彻曾多次听其讲经,受益匪浅,故而知晓董仲舒为大才。
事实上,在武帝刘彻还未继位的时候,董仲舒就已经名满天下了。
有历史记载,董仲舒在三十岁时,开始招收了大批学生,精心讲授。
他讲学,在课堂上挂上一副帷幔,他在帷幔里面讲,学生在帷幔外面听,同时他还经常叫他的得意门生吕步舒等转相传授。
这样,很多人跟他学了多年,甚至没有跟他见过面。
通过讲学,董仲舒为汉王朝培养了一批人才,他的学生后来有的当了诸侯王国的国相,有的成了长吏。
由于董仲舒广招门生,宣扬儒家经典,他的声誉也日益扩大,在汉景帝时当了博士,掌管经学讲授。
汉武帝继位后,让各地推荐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被推举参加策问。汉武帝连续对董仲舒进行了三次策问,基本内容是天人关系问题,所以称为天人三策。
让自幼接受儒家学说影响,有些偏爱儒家思想和儒生的刘彻大受震撼,深以为大才。
刘彻感慨一番后,强行打起精神来,朝一旁的粟恒问道:“今日献上来的论策还剩多少?”
“回陛下,还有一份。”
粟恒不敢隐瞒,如是说道。
“哦,既然如此,那就呈上来吧。”
听到还剩下一份论策没有观看,刘彻也不急着回去了,准备将最后一份论策看完后再说。
当然。
前提是......这最后剩下的一份论策,不会跟东方朔的论策一样冗长
手机支付宝搜索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244992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