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此人,自幼出家,十三岁又跟随道教学习易术。
念经算卦,医卜星象全都有所涉及。
说是和尚,也可以说是道长。
嗯……全才!
朱棣点点头道:“本王也略有耳闻,据说小皇帝最近宫里多了两个人,极为受宠。”
“那齐黄二人突然身死,应该和此二人有关。”
老朱的眼睛很毒,他看的没错,朝中大臣十之六七都已经成了朱棣的眼线,包括宫里都有不少线报。
近些时日的朝中动向,都丝毫不差的汇报给了朱棣。
而老朱也不是寻常人,早就令锦衣卫将宫内的可疑人员踢出。
朱棣所说的耳闻,是从批阅奏折的看法上,就明显有了区别。
例如雨季将近,按照朱允炆的性子,八成是发拨钱粮,加固河堤。
而此人却建议从周围百姓中抽调人手。
这样一来,修筑河堤的人手从军士变成了百姓,修自家的河堤,百姓肯定更加用心。
以振代救,这是个好法子。
朱棣话锋一转道:“不过,这俩人对治民有些看法,对治国确实一窍不通。”
“殿下何意?”
朱棣笑道:“此人提议杀了齐黄二人,妄图平息争端,实则是扬汤止沸。”
“他难道真以为本王是为了齐黄二人不成?”
这下姚广孝也跟着笑了。
“遥想西汉之初的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保帝位,杀了忠臣晁错,却仍旧没能避免……”
姚广孝说到一半停了下来,他这话有点不合时宜了。
当年的汉景帝同样是采取了晁错的《削藩论》,激起了藩王的怒火,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
汉景帝无奈之下,妄图杀了晁错平息怒火。
这对藩王来说是一个朝廷害怕的讯号,于是更加变本加厉。
到头来还是周亚夫领兵,在三个月内平息了叛乱。
这一幕,岂不是和如今的靖难一模一样?
“无妨。”
朱棣摆摆手道:“当年汉景帝身旁有周亚夫,可朱允炆身旁却是无人可用,这两个突然冒出来的宠臣,也是愚夫罢了。”
姚广孝附和道:“这倒也是,还有这道撤军之令,大概也是出自这两人手中。”
“如此便让殿下省去了不少功夫,这么一看,也算是变相的帮助殿下。”
“待事成之后,可以嘉奖一番。”
聊起这个,朱棣也轻松了下来。
本以为要徐徐图之的硬仗,没成想突然之间这么好打了。
“哈哈哈,这么说来,本王还要好好谢谢他们了。”
“不过,现在还不是掉以轻心的时候。”
“就怕小皇帝中途埋伏,或在应天府外设有陷阱。”
姚广孝摸了摸光头:“现在内外都有殿下的眼线,只要大军徐徐推进,稳重定能求胜。”
对于这个说法,朱棣只是笑而不语。
表面上来看朱允炆砍了齐黄,又下令撤军是个败笔。
在舆论之争中,却占尽了好处。
一旦战事拖长,那原本被蒙蔽的军士和百姓,将都知道自己这个做叔叔的窃取江山。
所以,
必须要趁所有人还没反应过来时速战速决。
至于如何交代,那自然是简单之极。
史官也是人,他们也怕死。
大帐内又低声嘀咕了几句,不时响起笑声。
丝毫不担心前途如何。
事实上,自始至终朱棣都未将朱允炆放在眼里。
只不过……
那两位在他口中可治民,不可治国的愚夫,似乎也没有将他放在眼里。
……
又是三天过去。
朱棣率八万人马,连夜奔袭应天府。
声势之浩大,自开国以来罕有。
果然,
朱允炆安排了二十万大军严防死守,历经一番血战后,再加上从上到下都有内应,终于杀进紫禁城。
朱棣身先士卒,杀到奉天殿时,已经满身鲜血。
“四叔。”
皇位上的朱允炆惊慌失措,跑下来哀求道:“朕已经答应休战了,连徐辉祖也杀了,为何四叔还要如此。”
“难道四叔不怕皇爷爷在天有灵,怪罪与你吗?”
朱棣放声大笑,刚欲开口,觉得有人拍了拍自己的肩膀。
“谁?!”
猛地转过头,朱棣像是见了鬼一般。
身旁那人,赫然是已经埋入明孝陵中的朱元璋。
此刻朱元璋白发苍苍,眼中的冷冽却丝毫不减,手执长剑缓缓放在了朱棣的脖子上。<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267244_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