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慢
2
3
4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漆黑
草绿
茶色
米色
12px
14px
16px
18px
20px
24px
30px
黑色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栗色
雾白
暗紫
玫褐
宋体
黑体
楷体
启体
雅黑
后期的事情就方便很多了,本来苏楚悦是想把学堂设立在宗祠的,因为宗祠是房子整洁又宽敞,而且宗祠是位于村中心,学生来往的话就更加方便。
可惜族中的一些老旧思想的长辈是不许把学堂设立在宗祠,有说怕小孩子调皮冲撞到祖宗。也有说怕孩子打打闹闹的打翻明火烧了宗祠,平时一些祭拜典礼也麻烦。
也有赞同这样可以省钱,没有人信鬼神说不定老祖宗会保佑你光宗耀祖。
争论不休后续大家各退了一步,就说把宗祠旁边有空破的房子整理修整一下,大家都出出力,修修房子什么,大家伙都是愿意帮忙的。
按苏楚悦的想法,其中最大的一间就要摆上书桌做学堂,原本的厨房不动,一间略小的房间做为书房和她的起卧室,还有几间柴房和杂物房暂时不处理,等后续用上在整理就行。
最外面的院子的围墙要围的高一点,省的孩子们调皮攀墙出去捣乱。
进度很快,不过三天在村民的帮助下,屋子全部修整瓦片全部检查翻修,墙上都刷上新的泥灰,地砖铺正整洁。
大房间整整齐齐摆了二十五张桌子,因为怕后续在添人,就多打了几把。总共收入二十个适龄的孩子,然后每张桌子上有几个竹简,竹简是刻了字的,用竹简也是苏楚悦多方面考虑,竹简便宜又携带方便,可以让孩子带回去临摹。也不容易破损。
桌子上还有四角方方的存沙的东西,苏楚悦自己叫沙纸,纸张造价昂贵普通老百姓没几个负担的起,别说墨水和毛笔对穷苦人家来说简直就是天价。
苏楚悦只能另辟蹊径,用四四方方的木盒保留大概一指头深的沙子,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保证沙子要均匀扑平压实,就用细木棍在沙纸上写字,写完用竹片刮平,就又可以重新写字。字写的小一点是能写十几个字。
刚开始族中有认字的族人,死活不同意沙纸这个,认为这样有辱斯文。苏楚悦神色冷静,对于这些只动嘴皮子不留情面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我想您老最懂,不然您老捐点钱,我们才更加有动力,好让我们长长见识开开眼。”
那人自然不想拿钱,又不能说什么,只能脸红脖子粗的闭嘴了。
因为是族学,族中商定每个月公中是给她三百文。三百文按束脩是低的,一般学堂的束脩一年应该是有五六两银子,知名的学堂十几两或者更多也是有的。不过对于苏越来说这钱维持苏家来说算是绰绰有余。普通农家吃住自供,一年不一定能花上一两银子。
三百文在村里算是很高的收入来源了,苏楚悦还会时不时收到村里人自己种的蔬菜,瓜果野味。大家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学堂就正式开学了,村里孩子没接触过书,书本就是很珍贵的,苏楚悦变拿了苏越原来的老书,每天抽几个简单易懂的片段,先让他们读,在教他们认字和解释意思。
现在白天村里少了孩童打闹做乱的热闹,学堂里多了孩子们朗朗上口的读书声。只要天好,她就带着孩子门在院子里,拿种木头仔细一笔笔教他们写字,每天她差不多早上教十个字,下午教十个字。
回去让孩子们多练习练习,第二天花时间检查他们的学习程度,如果孩子更不上一天就少学几个,总体要让他们学的速度差不多。
刚开始小孩子对苏楚悦还有拘谨放不开,到后期看苏楚月为人温和,就算做错了也是跟他们讲道理,也渐渐放开了。先生,先生喊的特别积极,苏楚悦对孩子说只要不犯原则上的大问题,都是不会挨手心打的。
像有些孩子不定性,他就会耐心的多教几遍,等到他熟悉了再教下一个,也有些孩子很聪明,学几遍就会了。他就把小孩学习程度分成两批,一批做低年级,一批做高年级,布置不同的作业。
五天时间就休息两天,早上大家伙吃完饭,大人就去干活,小孩子就成群结队的去上学,大家都很珍惜竹简,本来大家都是用衣服兜住回家,慢慢的有些心灵手巧的母亲,做了挎包,很快大家都有样学样的背了包上学,苏楚悦是先让孩子们读读字,等人到齐了就开始教书,早上半个时辰,就休息一盏茶的功夫,上两节课。
然后到了中午,一些不想回去的学生,可以自己带一点午餐,中午是休息一个时辰。然后下午未时(1点)到申时。申时过一刻(15:15分)就放学。然后小孩子临近的苏楚悦都是让他们结伴回家,离家远的,苏楚悦就会送他们回家。
离家远也是相对的,孩子脚步小,走起来慢,回到苏家也才刚刚做好了饭,苏茴开心的迎接她,让她吃饭。苏楚悦摸摸她的脑袋,:“小茴你还小,下次等我回家,让我做饭吧,不然你烫伤了怎么办。”
苏茴撅嘴:“是奶奶煮的,我只是添点火。”
苏奶奶也说:“你也累一天,回家就能吃到热乎乎的饭菜,不然老婆子一天到晚呆在家,怕是要空出老病来。”
苏楚悦装严肃的劝老人,老人也笑眯眯的点点头。
苏茴和苏奶奶也怕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286335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