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荣禧堂。
贾赦、贾政、贾珍自朝中回来。
三人乐不可支地向老太太述说朝中消息。
原本,贾珍是不该来西府的。
但是今天的朝会,对贾家来说实在是重大利好。
因此,特意汇聚到老太太房中议事。
“我的儿,今日让我想起了当年啊!”
贾母简直是喜不自胜,不住地唠叨当年初代、二代贾家男子出征的往事。
“咱们贾氏一门两国公,这份荣耀怎么得来的?”
“就是靠着你们的祖宗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
“后来国朝稳定,再无仗打。”
“咱们贾家在朝中方才被文官压一头。”
“也是为此,你父亲开始决定咱们家由武转文。”
贾赦、贾琏、贾珍都是知晓这些陈年往事的。
也开始配合着贾母一同回忆。
贾珍道:
“老祖宗,想当年我父亲考中乙卯科进士也是这个原因吧?”
贾母重重点头,道:
“可不是嘛!”
“当年你祖父和这边你二叔祖父共同商议,贾家由武转文。”
“这才有了逼迫你父亲、你这两位叔叔读书。”
贾母说着,指了指贾赦、贾政二人。
兄弟俩想到自己二人皆是没有功名,只得羞惭地低下头。
贾母继续说道:
“当然,还有你贾敏姑姑嫁给四世列侯的探花郎林如海,皆是如此。”
“只可惜,上天似乎不愿意我贾家从文。”
“好容易考上一个乙卯科进士,还出家做道士去了。”
“还有这边我那大孙子珠哥儿,也是读书的料子。”
“只可惜,天不假年……”
贾母说到伤心处,落下几滴眼泪。
一旁的贾赦、贾政急忙安慰:
“母亲莫要伤心,咱们贾家的机会这不是来了吗?”
“太上皇亲自下旨,要四王八公十二侯贾各出一名子嗣封为校尉,上战场建功立业。”
贾母拭了拭泪,又忧愁道:
“机会好是好。”
“可那战场上刀枪无眼,亦是凶险非常。”
“咱们家的子嗣早就荒疏了武艺,谁可以去呢?”
贾赦、贾政、贾珍三脸懵逼,同时道:
“正是来和老祖宗商议此事。”
“请老祖宗拿个主意。”
贾母忙摆手道:
“我老了,不中用了,还是你们男子商量着来吧。”
“只是东府里的蓉哥儿尚在卧床,这府里的宝玉尚小,自是不能出征,其余的,你们选吧。”
贾赦捋了捋胡须,说道:
“依我看,安排几个旁枝庶子得了!”
“我贾门本就男丁不旺,省的到战场上丢了性命。”
贾政摇摇头道:
“兄长,如此恐怕不妥。”
“倘若别的王公侯府都是派嫡子出征,而我们贾家却只派旁枝子嗣出征,恐惹人笑话。”
那贾珍是个傻大胆的,拍手道:
“两位叔叔多虑了。”
“今日朝会你们不是听到了么?”
“那女真八旗兵个个面黄肌瘦、骨瘦如柴,哪里来的战斗力?”
“那秦铭的前锋营区区只有五千人,便阵斩四位旗主就是最好的明证!”
“一战封侯,谁人不艳羡眼馋?”
“太上皇如此安排就是好让咱们白捡战功。”
“咱们切不可曲解了太上皇他老人家的心意啊!”
“宁国府那边,我亲自去!”
贾珍是个好贪便宜的,想到自己日后也能凭战功获封个侯爵啥的,一时间热血上头,便决定亲自出征。
贾母等人急忙拦下,言说贾珍乃是贾氏一门族长,不可轻易犯险。
可宁国府实在无人,说来说去,贾珍只好改主意道:
“那就派蔷哥儿去吧!”
“贾蔷虽非我亲生子,却也是我养大的。”
“又是宁国公嫡派玄孙,让他去倒也合适。”
贾赦、贾政纷纷点头。
说到荣国府这边,更是好挑。
贾珠早死,贾宝玉、贾琮、贾环、贾兰尚且年幼。
能参与此次出征的就只有一人:贾琏!
贾母又道:
“琏儿这才新婚不到一年,且尚未留下子嗣。”
“最好还是问一下凤丫头的意思。”
正说话间,
外边邢夫人、王夫人并李纨、王熙凤一起来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来源4:http://b.faloo.com/1282299_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