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刚蒙蒙亮李向阳就起来了,除了之前挣工分养成的习惯,也因为睡太早了,自然起得早。
没有手表,也不知道这会几点,全看天色,对于上班上学的人来说,天未亮,就不会迟到。
四合院里各家都忙碌起来,早上这一顿饭要顶一个上午,一般的食堂都不提供早餐。
“妈、后爸,我上学去了。”
棒梗放下碗筷,从奶奶手里接过书包,上学去了。
“向阳,粮本给你,今天排队换粮的特别多。”
秦淮茹交出了家里的粮本和购货证,这是关乎到家里命脉的东西。
“好,我换了粮票,留下一些再走。”
李向阳跟着一块出去的,在粮站外边分开。
京城有上千家粮站,属于粮油总公司,每家每户都用粮本去换粮食,如果当场不购买粮食,可以换成相应的粮票。
白面和大米属于细粮,棒子面也就是玉米面,以及高粱等,属于粗粮。
白面一毛八分一斤,大米的价格与白面差不多,而棒子面是一毛钱一斤。
城市居民,根据年龄和岗位不同,每月的口粮也不同。
像秦淮茹作为轧钢厂工人,定量是三十二斤;三大爷阎埠贵是教师,属于脑力劳动者口粮是二十七斤。
贾张氏作为无业的老年人,口粮是二十四斤。
而李向阳把户口转到城里,作为无业青壮,口粮是二十八斤。
如今是一九六十四年底,口粮中细粮占了三分之二,粗粮占三分之一,但回过去两年,是恰好相反的。
这会粮站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虽然才二十四号,但各家的口粮都告急了,也有之前饿怕了,想赶紧把粮食换了,落袋为安。
李向阳拿着贾家的粮本,见上面棒梗的口粮是十八斤,小当十一斤,槐花八斤,贾家每月总共才九十三斤口粮,也难怪不够吃。
等回过神来,到他了。
“同志,换多少粮!”
窗口里边有工作人员询问起来。
李向阳把粮本递了过去,“全换成粮票。”
“好!”
很快六十斤多点的细粮票,以及三十斤多点的粗粮票到手了。
细粮票分为了白面票和大米票,白面居多,京城人如今不喜欢吃大米,换了大米一般也用来熬粥,或是换给南方人。
而粮票只是票证,不用钱,但要把粮票换成粮食,就要花钱购买了,没有粮票就买不了粮,这也是城市与农村最大的区别。
除了粮票,还有贾家这月的猪肉票(一斤)、油票(一斤)、糕点票(一张)等。
另外,像是布票、衣票、鞋票等是按年发的,大抵每人一年能置办一套新着装,不过到百货大楼买成衣,限制很小。
而到年底每人会发花生票(半斤)、瓜子票(二两),大豆票、茶叶票(一两)等。
再有购买鸡蛋、鱼类等紧俏物,需要用到家庭购货证去副食店,根据人数也有定量区分。
李向阳拿着这些票证,还在适应中,这是一个对土豪不友好的年代,如果只有钱没有票或是证,能买到的东西很少。
他入赘贾家这步棋算是走对了,并且随着贾家三小只年龄增长,定量都会涨。
像是中学生,最低定量都有二十九斤,哪怕没考上初中,半大孩子也有二十四斤的定量。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李向阳含笑把这些东西都收进了空间,而说到空间,他刚穿越过来那会也没少吐槽。
作为穿越者没有系统也就罢了,空间还贼小,大抵相当于一套小公寓的空间,装不了多少货啊。
这空间就像是一个异次元,存于他的思想之中,希望以后能有别的变化吧。
忽的,背后传来呼喊声,“李向阳,你等等。”
李向阳回头一看,“三大妈,是您啊。”
三大妈走近后才说:“刚换了七十斤白面票,等你三大爷上课回来就给你。”
“好嘞!我现在去旅馆把毛驴牵过来,中午前就要出发。”
李向阳想起了他那头生产队的毛驴,今天得还回去了,养不起,也不能养。
过了一阵,等他牵着毛驴到了四合院,贾张氏赶忙迎了上来说:“向阳,许大茂他半上午把设备拉到院里,跟你一块下乡放电影。”
“嗯!之前说好的事。”
李向阳点头,跟着拿了点粮票递过去,贾家没粮票了,明儿秦淮茹和棒梗都要吃食堂,急等着用。
另外他还给了五块钱,这个月贾张氏的买菜钱。
“向阳,你看你,才二十四号就拿钱了啊。”
贾张氏麻利的把钱接了过去,粮票她在家用不着,钱才是喜欢的。
“以后每月都是这天拿,贾婆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271256_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