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我反了

060 大明通行纸钞开印,朱允炆阵营..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听到朱允熥要自己写圣旨。

朱元璋也没墨迹。

救活宝钞是事关大明国计民生的大事,在这件事上,他会无条件配合。

当即,汪直将玉玺和笔墨纸张从华盖殿搬来,摆放在左侧殿的书案上。

朱元璋坐下,很快写出一道圣旨。

大意就是:“鉴于宝钞的持续贬值,以及民间私印和伪造的猖狂,朝廷决定发行新钞。新钞的防伪能力更强,而且设计完善合理,宜当推行。

在三个月内,将民间存在的旧钞全部换成新钞;三个月后,不再允许旧钞流通。

一贯新钞,兑换六贯二百五十文旧钞。”

朱允熥将圣旨拿起来看了一遍,没有发现什么猫腻。

便拿起玉玺盖了下去。

朱元璋在一边看朱允熥谨慎的做法,冷笑道:“咱还不至于如此蠢笨,当着你的面,借圣旨传递暗信。”

朱允熥也不辩驳,收起圣旨,笑着道:“皇爷爷,孙儿这就下去,安排新钞发行之事。”

“有什么进展,孙儿再向您老禀报。”

朱元璋把手一挥,没好气道:“去吧,咱还要接着种土豆呢!”

说着,搂起裤腿,又要下地。

朱允熥随即带着汪直,退出左侧殿。

回到华盖殿,朱允熥将汪直叫到跟前,在宣纸上画出他对几种面值新钞的样式构想。

一百文、两百文、五百文和一贯。

共四种面值。

一贯面值的纸钞最大,尺寸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手掌大小。

纸钞正面,上方以中号楷书字体印“大明通行纸钞”六个字。

正面中间部位,背景画上万里长城;同时用大号楷书字体写“一贯”两字,表明这张纸钞的面值。此外,还要将“一贯”的水印,压制在钞纸左上角和右下角之内。

正面下方,标注小字:“户部奏准印造大明纸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

而在纸钞的背面,标注面值和两角水印;然后中间位置印刷上华夏图腾——一条游龙。

基本上,朱允熥是参照了后世纸币的设计思路。

剩下三种面值“五百文”“二百文”和“一百文”,纸钞尺寸依次放小;正面图画略有不同,其他都大同小异。

和汪直确定好四种面值的新钞的样式后,朱允熥就让他下去抓紧设计模具、制造钞纸,然后大量印造新钞。

半个月内,至少要印造新钞一千万贯。

这个数目,只是这些年朝廷发行旧钞总额的十分之一不到。至于民间私印的旧钞,就更多了。

不多印造一些新钞,到时候都不够换的。

最晚半个月,新钞必须正式在民间发行,全面兑换旧钞。

汪直的能力,是很强的。

朱允熥相信他能办好交代的事。

接下来的时日,汪直便住在了宝钞提举司,全力督造新钞。

而连续几日早朝,朱允熥并没有宣读朱元璋关于发行新钞和兑换旧钞的那道圣旨。

他准备新钞印造的差不多了,再和百官言明此事。

发行新钞,不需要事前和百官讨论。

这道政令先保密。

等诸事齐备,直接宣读圣旨,让百官听他指令,雷厉风行的在全国开展兑钞行动。

不给在民间私印宝钞的那些势力多少准备时间。

最好让那些奸佞忙中出错。

然后锦衣卫跟进。

……

东宫。

春和殿中,朱允炆端坐在书案之后。

翰林学士刘三吾、黄子澄和齐泰三人,此时正站在他面前。

“殿下,经臣查探,吴王近日将他的亲信安置在了宝钞提举司,出任提举。”黄子澄脸色凝重,继续道:“臣的人留意到,宝钞提举司钞纸和印钞两局,这些天一直灯火通明,工人们在里面日夜赶工。”

“日夜赶工?”

朱允炆疑惑道:“黄伴读的意思,是宝钞提举司又开始加印宝钞了?”

黄子澄应声道:“自然是如此!而且看他们日夜赶工的架势,这次提举司印制的宝钞,只怕比以往几年印的都要多!”

朱允炆清秀的眉毛皱起,叹声道:“看来朝廷财政已经无以为继了。”

“三弟监国,看到国库无钱,便只想着加印宝钞来缓解危机。他却不知道,盲目印钞,只会导致宝钞贬值加剧,最终成为大明的祸端!”

一旁的翰林学士刘三吾,附和道:“殿下既知宝钞加印之危害,当规劝吴王,劝阻其向民间发钞。待到明年二月,秋税全部收上来,国库便能充盈,何必急于发钞,攫取民脂?”

刘三吾是士绅阶层。

士绅家族的主要出路就是在朝中为官,谋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1180095_60.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