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我反了

057 朱元璋殿内种土豆,全新钞纸出..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怎么可能有产量这么高的农作物?”

朱元璋当即摇头,表示不信。

一亩地产十石,已经很夸张了。

还产三十多石,近四千斤?

乖孙子你就编吧!

真当你皇爷爷没当过农民?

朱允熥看着朱元璋一脸的不信,笑道:“皇爷爷不信?”

“这样吧,孙儿这里还有不少土豆,便送两筐到宫里。”

“这种作物喜阴凉,放在潮湿的地方很快就发芽,然后取芽切块就可以育苗种植。皇爷爷幽居宫中也无事,不妨就在左偏殿开一块地,种上土豆。”

“等四个月后看看产量?”

这是朱允熥拿出土豆的第二个目的。

把老朱囚禁在华盖殿,不给找点事做,时间长了,老朱就要给他找事了。

第一个目的是耍老朱好感度;第二个目的是给老朱找个活计,打发幽囚时期的无聊时光。

朱元璋听了朱允熥的建议,倒认真的思索了一番。

这两个月他确实倍感无聊。

政事不能处理,奏章看不到,连打听华盖殿以外的消息都做不到;逆孙的人把华盖殿重重包围,他想找人传个消息都没法。

能咋办?

不如就种地!

看这个逆孙能把朝廷折腾成什么样!

通过凤阳秋税案,倒也能看出这个嫡孙有治政能力。

“好,你让人在偏殿开一块地,咱就种种这‘土豆’,看看它究竟一亩产多少!”朱元璋自觉短时间里脱不出朱允熥的手心,不如安心种地,等待时局变化。

文武大臣们两个月见不着皇帝,还勉强能遮掩过去;若是半年都见不着皇帝,哼哼……

朱允熥见朱元璋答应的如此痛快,也无疑虑,点头道:“好,孙儿午膳后便去安排,让人把地和土豆都准备好。皇爷爷午休起来后,直接去左偏殿就可。”

朱元辉淡淡点头。

两人不再说话,低头各自吃饭。

吃了一半,朱元璋忽然道:“乖孙,皇爷爷知道,你是怕咱闷得慌生出事端,哄咱去左偏殿种土豆。”

朱允熥停住筷子,不语。

朱元璋继续道:“土豆咱肯定会种,好多年不种地了,还真有些手痒痒。呵呵。”

笑了两声,他声音忽然低沉:“孙儿你若是真没哄骗咱,那土豆亩产真能达到十石以上,而且荒地可种,就赶紧推广全国,让百姓们都垦荒种土豆。”

“这样,大明多一种主食,再遇上灾荒之年,灾区的百姓或许就不会饿死。”

朱允熥闻言,放下筷子,正色道:“皇爷爷放心,土豆我已经种了两年,产量不虚。这两天我就召集户部的人,安排土豆在各省的推广。”

朱元璋听朱允熥这么说,放下心来。

不过土豆真能一亩产出三十石?

对此,朱元璋还是不太相信。

除非他亲自种一遍,亲眼看到收获才行。

反正就四个月时间,很快。

祖孙俩吃过午膳,朱允熥就离开去张罗土豆的事。

先让西厂的番子运了一批土到华盖殿的左侧殿。

左侧殿很大,一亩地容不下,三分田土还是可以容下的。

然后朱允熥从系统空间中取出了两筐土豆,大约是一石,放在左侧殿内。

接下来取种、育苗、种植和施肥的事,就交给老朱了。

当然,西厂的番子们,会帮助朱元璋一起种。

随后,朱允熥又叫来户部尚书赵勉,命他牵头负责土豆在全国十三布政司的推广种植。

尽快拿出个推广计划来。

两年内,全国主要地区,都要种上土豆。

至于和麦子、稻米的比例问题,户部讨论研究。

左佥都御史兼户部右侍郎的张居,正现在还忙着推广“一条鞭法”,暂时不能再给他派活。

随后,朱允熥又叫来都转运盐使司的都转运使。

将精盐的提取流程配方交给他,命都转运盐使司在年底前,务必做到:官方售卖的所有食盐,全部都是提纯后的精盐。

这也算是一项造福百姓的福祉。

……

三日后,汪直从宝钞提举司回宫。

觐见朱允熥,并献上钞纸局依照配方研制出来的全新钞纸。

钞纸依然是偏青黑色,但比以前的桑皮纸薄了不少。

而且很结实,抖动有清脆的响声。

放在阳光下,能看出纸面上彩色的纹路,而且隐约能看见纸张中“一贯钱”三个水印字。

这是一张仿造大明“一贯”面值宝钞的钞纸。

完全符合预期!

朱允熥当即命汪直拿着钞纸,一起前往左偏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1180095_57.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