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皇帝没杀李守中,主要是觉得这份礼物不够重。
一个前国子监祭酒的脑袋,在贾琏那里能有多大份量?
李守中却对此毫无知觉。
随后朝廷传出要跟贾琏和谈,他又写了一篇檄文。
这回不光骂是贾琏,顺带着把朝廷一众大臣全给骂了进去。
就差连皇帝也一块骂了。
而那个时候,皇帝和满朝大臣心思都在和谈上,也没工夫跟李守中计较。
等到后来王子腾带回荣宁便是贾琏的消息,风向跟着就变了。
从皇帝超规格封赏贾家开始,朝廷层面便不再提贾琏是逆贼,也不再称对方手下的三万大雪龙骑是叛军。
但士林之中,却掀起一股写文抨击痛骂贾琏的风潮。
因为贾琏出身四王八公为首的武勋集团,天然便与文臣对立。
这次皇帝与朝廷向贾琏低头妥协,在文臣眼中更是一种莫大的屈辱。
虽然不敢明着说,但私底下大发牢骚却成了那帮文臣聚会时的常态。
尤其是那帮御史,骂得最起劲。
李守中因为两度写文痛骂贾琏,更是一下子被推到士林领袖的位置上。
而李守中本人自从得知贾琏的身份后,心里便已后悔。
奈何已经被架到那个位置,只能顺应形势,继续带头痛骂贾琏。
这还是贾琏今日在高台之上羞辱一众文臣,逼迫首辅郑瑞辞官的事迹还没有来得及传开,否则士林之中只怕会掀起一股更加猛烈的抨击痛骂贾琏的风潮。
贾琏并未把此事放在心上。
左右不过是一帮没骨头的文臣在那里无能犬吠罢了。
等贾琏腾出手,自然会一个一个收拾。
唯独这李守中,却让贾琏有些举棋不定。
李守中这人肯定是要收拾!
但是李守中那个险些成了贾琏嫂嫂的女儿。
李纨!
贾琏手里这份名册上并无对方的太多信息,目前还不好得做判断。
贾琏已经吩咐白玉堂暗中调查。
以锦衣卫收集情报的能力,不日便会有结果送来。
刚把手上名册放下,殿外就有一名锦衣侍卫进来禀报。
皇帝身边的大太监,掌宫内相戴权求见。
不多时,戴权便跟在一名锦衣侍卫身后,亦步亦趋走进殿中
见到贾琏,立刻躬下身子,抱拳行礼。
“王爷殿下,皇上刚刚颁下旨意,命老奴前来转达。”
贾琏端坐太师椅上,居高临下说道:
“戴公公也是老相识了,无须多礼,坐下说话。”
戴权谢过贾琏,方才在一旁锦衣侍卫搬来的凳子上坐下。
贾琏跟着便问起皇帝颁下的旨意。
前头才与皇帝在高台上见过,才这么会儿功夫又有旨意颁下,多少有些不同寻常。
不过这回贾琏却是想岔了。
戴权带来的这道旨意并不是皇帝临时起意,而是一早就准备好的。
本来是准备在高台阅兵后拿出来。
谁曾想高台上出了那等事,皇帝走得仓促突然,却那这道圣旨给忘了。
回到宫中,经身边人提醒才想起,这才又派戴权来宣旨。
上回在铁网山军营中,戴权便于贾琏打过交道,知道贾琏根本就是个目无君长、无法无天之辈,所以虽是前来传旨,可压根就没摆什么天使的架子。
径直将圣旨上的内容告诉贾琏,便算是交差了事。
而这道圣旨说的也不是什么要紧大事。
贾琏封了亲王,按照朝廷礼制需要配备一众王府属官。
正官长史一员,正五品。
首领官典薄一员,从五品。
还有正六品文武属官若干。
正常情况下,王府属官都是由朝廷指派,其主要职责是代替朝廷与皇帝监督各位王爷。
不过这一套,显然在贾琏这里行不通。
皇帝对此心知肚明,索性便将这王府属官的任免权交给贾琏,让他自行挑选配置。
此举既是无奈,又有拉拢示好之意。
这对贾琏而言是好事。
便是戴权过来宣旨时也觉得这趟差事很轻松。
将皇帝意思说明,觉得以贾琏的性子肯定是坦然受之。
这边戴权坐在凳子上,正等着贾琏答应,自个儿好回宫复命。
谁曾想,贾琏嘴里冷不丁冒出一句。
“戴公公,由本王自行任命王府属官,这不合朝廷规矩吧?”
戴权两眼瞪大,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贾琏居然和他讲朝廷规矩。
若是贾琏眼中真的有朝廷,皇帝怕是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138761_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