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交困,苍国的军队还没进攻,一片愁云惨淡下的魏国,就已经先扛不住了。
魏国皇帝在宫中大发脾气,又处决了一批不断进谏的臣子,然后便躲在后宫中,寻一个清净。
另一边,归义军团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了。
本来,因为晋国一事,归义军的大元帅杜边一直很恼火,毕竟当初朝廷的本意是让归义军从晋国的东部,直接突入到晋国当中,担当攻打晋国的主力。
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卫忠全统帅了四十万新军,直接覆灭了晋国,几乎没有归义军太多事。
如果非要说归义军有什么功劳的话,估计最大的功劳就是击败了秦堪麾下的三十万大军,吞没了康国,在卫忠全率领新军进攻晋国的时候,牵制住了晋国东部的一些兵力,仅此而已。
这个贡献,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对于一般的军队来说,可能是够了。
但是作为六大军团之一,归义军这点功劳贡献,就显得有些不足了。
所以这一次,朝廷既然就近调兵,让归义军团进逼魏国,杜边就卯足了劲,发誓一定要作为攻陷魏国的主力,一举夺下魏城,如此才能配得上归义军团的名声!
六月,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
但是这并不影响行军,对于将士们来说,酷暑远不及寒冬大雪可怕,作为精锐的苍军士卒,冒着大太阳行军,根本不是什么难关。
六月中旬,归义军已经基本布置完毕,魏国的东部一带,绵延三百里的战线上,到处都是归义军的营寨。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魏军的兵力已经不多了。
在阮魏边境上,联军大战时候布置大军,此时还被玄武军和朱雀军死死的缠住,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魏国的国内,哪怕是算上能够勤王的府兵,也就仅仅能凑出五十万人罢了。
这五十万人中,大多数还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按照布置守城还行,但是如果正面拼杀,恐怕不到半个时辰就会被远远低于己方的苍军用红衣大炮轰得丧失胆气,然后被骑兵一冲锋,不屁滚尿流才怪。
如此军队,投入到战场上,只有溃败的命。
所以,这个时候魏军也是破罐子破摔,反正四面皆敌,魏国迟早要亡,还是先为自己打算才好。
值得一提的是,魏国皇帝虽然无力也无心抗敌,但是始终没有低头对苍国求饶,也就说迄今为止,魏国皇帝还从未发布诏书,宣告战败。
很显然,魏国皇帝已经有了殉国的打算。
不过,底下的世家贵族可不这么想,人人皆有自私之心,即便是世家贵族仍然忠于魏国,也不会整个家族都愚忠似的准备殉葬。
无奈之下,世家贵族只得是不断上谏,也有偷偷与苍国交涉的。
君臣之间,心照不宣。
因为到了此时,君臣之间已经有了不可避免的矛盾,一个已经是覆巢,一个却在想着当覆巢之下的完卵。
何其无奈!
所谓树倒猢狲散,也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归义军团的进攻并不猛烈,饶是如此,魏军也是且战且退,只能一味地防守,不能进攻。
这不仅仅是军力的问题,而是万一给了归义军重创,将来苍国吞并了魏国,该如何收场,如何避免被清算?
在魏国,能够坐都一定位置的将军都不是简单之辈,身后不仅仅是一群心腹将士,而且还有一个个庞大的家族,就算是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身后的家族着想。
眼下,魏国覆灭已成定局,谁也不想太得罪苍军。
所以,整个一路来苍军并没有费多大的劲就一直稳步推进,基本上红衣大炮的运输速度是多少,大军的推进就是多少。
终于,距离魏城边境仅仅两百里的时候,才遭遇了一场规模不大不小的抵抗,最后也是在红衣大炮的威慑下,溃不成军,各自奔逃了。
八月初,魏城内的世家大族发动了兵变,一举攻入了皇宫,挟持魏国皇帝、太子、太后等人,正式向归义军献降。
对此,杜边并不意外。
因为早在他率领军队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沿途就收到了不少魏国世家大族的投诚信,面对一个冥顽不灵的皇帝,发动兵变是意料之中,毕竟这是一个大好的投诚机会。
唯一让杜边有稍许意外的是,魏国皇帝竟然并未西逃,这倒是与一般人的求生本能有些不同。
<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