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到那时候,抢资金、抢时间、抢进度、抢票房等等现象成为了电影行业业内人士急功近利、目光短线的写照。
刘德华一年拍13部电影,被称为“刘十三”!
张曼玉一年拍12部电影,而被业内戏称“张一打”!
郑裕玲一天之内要赶赴9个剧组拍戏,获得“郑九组”的雅号!
这样疯狂的速度拍戏,拍出来的多是烂片自然也难免.......
有人说,9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的市场崩盘,在于失去东南亚市场,以及未能真正在内地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
但是,实际上香港电影的衰亡,完全可以从香港电影人和投资商的疯狂上找到征兆。
值得怀念的是,邵氏、嘉禾、新艺城等等负责任的公司,哪怕是这三雄并立的年代,香港电影圈子依然是佳片不断。
等到邵氏停止投资电影,嘉禾创作低潮,新艺城巅峰时期宣布解散。那时候,香港电影行业群龙无首,才是真正的港片末日。
嘉禾公司起家在斧山道,创造辉煌也在此地。
1970年邹文怀、何冠昌成立嘉禾电影公司,并且成功申请租用斧山道的土地,用于建设片场。
斧山道片场不远,就是嘉禾的冤家对头邵氏的清水湾片场。
不过,邵氏赶在60年代土地极其廉价的时候,在清水湾大肆圈地,所以邵氏公司的影城完全是属于邵逸夫的私产。
嘉禾错过了好时机,只能租用土地方式建设片场。可惜,在香港回归之后,嘉禾租用的土地到期,政府收回了片场。
而港府计划在将军澳批准设立新的影视城,嘉禾原本打算拍下土地,重新振兴。然而,老冤家邵氏在几十年后,依然意气用事,联合数家电影公司,强行拍下将军澳的土地,让嘉禾失去了获得新片场以图振作的机会。从此之后,嘉禾娱乐每况愈下,在其总经理何冠昌病逝之后,嘉禾老板邹文怀也心灰意冷,将奋斗近40年的嘉禾公司卖给了内地的橙天娱乐集团。
当然了,那些都是“未来”发生的事件。
就眼前而言,香港的电影事业,正是蒸蒸日上,是整个世界仅次于好莱坞的存在!
嘉禾的片场,是对公众开放的。
张少杰漫步其间,到处观看。
只要不会打扰剧组拍摄,也不会有人禁止他参观。
四处紧张拍摄的众多剧组,很多的明星、大导演,在这个年代在跑龙套,或者是在剧组担任微不足道的角色。
这一切,显得有趣极了!
手机支付宝搜索
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
$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
¥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