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挑眉。
在他看来,允熥应该也是抓不住主意,没有肯定的结论,现在说出口,如果错了,又会遭到百官的奚落。
文武百官中,一些对朱允熥今日发现多有意见的官员,更是暗暗偷笑,朱允熥终于黔驴技穷了!
而此时。
金榜也再次变动!
“因为儿时的梦想,朱祁镇在位期间,对于发动战争,开疆扩土,建立军功,有着极大的渴望!”
“正统三年,鞑靼阿台汗侵扰大明边疆,朱祁镇派出已经被王振治服的王骥督军出征,以偷袭的方式一举攻破阿台汗军营,追击近百力,破敌三百余人,并且生擒诸多鞑靼贵族。”
“这一次大胜,让年少轻狂的朱祁镇,对于战争有了新的看法!在他看来!大明国力强盛,军队无可匹敌!秦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六合,横扫八荒!汉武亦是如此!
“如今,大明在祖宗四代的发展下,是时候在自己这里,发挥其深厚的底蕴,开疆扩土,青史留名!”
“而同年!麓川王思任发先后进攻掠夺腾充、南甸、孟养等地,后更是屠杀腾充,占领潞江,自称为‘法’”
“内阁三杨,以宣宗时旧例,主张敕文抚谕,然而一次大战获胜的王骥,早已‘深得朕心,踹知振意’,完全明白此时陛下和王振的想法!便主张力战!”
“果然,朱祁镇和王振大喜,次年,朱祁镇下旨南征麓川!一场长达十年的战役发动了!”
“十年间,好大喜功的朱祁镇,在王振的怂恿下,调兵五十万,转饷半边天!最后损失惨重,依旧没有平息叛乱,最后以盟约形式结束!”
“自此,大明在云楠的威严一降再降,南征扩土以断无可能!”
“而这些!只是开始!”
“......”
旁白落下。
文字即刻消失,熟悉的画面再次出现。
但这一次,是一个混剪的闪回!
第一个片段,是愚蠢的朱祁镇、谄媚的王振和分割成两个派别的文武百官,在商议是否攻打麓川的朝会。
三杨为首的内阁,多次抗议,却因为朱祁镇“人多势众”,最后败下阵来。
第二个片段,是正统六年,就二次征伐麓川的朝会,好大喜功的王振揣摩帝心,与云楠总兵沐晟一同谏言“麓川险远,攻之非十二万人不可!”,朱祁镇大手一挥,各路调兵,无视民怨,转饷半边天。
最后一个片段,则是无数个战争的缩影闪回,有明军大获全胜,也有明军惨遭埋伏,更有一些懒战、避战、甚至偷饷享乐的军官、军户。
画面结束。
但是金榜这次马力十足,依旧没有停滞!
旁白再次出现!
“麓川之役,看似胜利,实则大败!”
“大明调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十年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却依旧失去了在云楠的统治地位!”
“同时,为了维持战争的运作,大量军饷、钱财、奖赏发放,永乐、仁宣积攒下来的底蕴消耗大半!”
“十年间,农民起义接连不断,正统十二年最为激烈,浙、闽、赣三地,先后发动起义,民心再无之前凝聚!”
“不仅如此,因调兵五十万于,漠北兵力大大失衡,已经扫平鞑靼统一草原的瓦剌,频繁试探南下,漠北岌岌可危!”
“而此时认为自己大获全胜的朱祁镇,也盯上了眼前新的敌人!”
“土木堡之战,即将拉开帷幕!”
“......”
至此,金榜终于停了下来。
紧跟着星空黑幕变化,出现了一条笔直的时间线,时间线上麓川之役的所有关键事件以时间、关联等方式,通过支线串联起来。
这一幕,让朱元璋等人恍然。
刚刚的旁白,字数不多,但是内容过于密集。
千字之余,就将长达十年的战役概括,他们根本就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甚至不知道各种原有。
既然永乐、仁宣之后,大明国力强盛至极,为何攻打一个麓川,花了十年的时间?
既然已经调兵五十万,转饷半边天,为何结果却是以盟约结束?
农民起义,新的草原势力瓦剌,又是怎么回事?
朱祁镇、王振执政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个个疑惑,从他们的心中冒了出来。
而在刚刚的画面闪回中。
朱元璋看到了一个最让自己气愤的画面,那就是军官和军户懒战之事,他立刻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正统三年,第一次麓川之役大败!
来源4:http://b.faloo.com/1171786_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