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战辉,阵线战危。
话说鬼子兵集群冲上隘道阵线,并非一味地冲锋,小鬼子也在用手雷轮炸阵线。
反观阵线上的士兵,虽然弹尽粮绝,但是防御有妙法。
只见士兵们树立起一道挡风墙,用卡车墙板,木板等一切坚固之物组成临时的工事。
这一招很管用,致使鬼子兵的手雷被挡在外面爆炸,即使越过挡风板也会坠落在三米之外爆炸。
如此一来,士兵们的安全得到了保障,仅用枪支与双手顶住挡风墙,并集体上刺刀准备肉搏战。
阵线告危,杨关看在眼里,即可下令二梯队投入战斗,并电令迫击炮阵地改变炮击区域。
二梯队,几个意思,难道杨关还有后手?
这不是废话吗,但凡将领哪有不预留底牌,以及预备队的道理?
杨关的预备队很别致,竟然让罗卓英留下的连队担任,全体德械化,最有战斗力的连队。
当时下达任务时这个连队很不满意,人人愤概,向先遣队员讨说法。
显而易见,留下来就是杀鬼子,而且最有战斗力,不杀鬼子躲在后面谁受得了。
不说别人浴血奋战,流血牺牲,单凭一个眼神,一句话就受不了。
罗卓英统领的士兵没有孬种,谁也不愿意躲在后面受白眼,遭人非议,这比戳脊梁骨还要难受。
不过杨关撂下一句话令众人熄火,没有脾气了,只能忍受这种压抑而备战。
杨关究竟说了什么让一帮蛮兵哑口无言呢?
其实就七个字:“好钢用在刀刃上!”
就这七个字让罗卓英的连队不说话了,彻底没辙了,难道不承认自己是块好刚?
忍吧,期待刀刃的那一刻吧,还能怎么办?
厉害了我的哥,你把三百多人憋坏了,眼睁睁地看着士兵们屠杀小鬼子,心里窝火啊!
呃,不要紧,刀刃出鞘的时刻终于来临了,二梯队蜂蛹出动。
就在隘道阵线上的士兵们展开肉搏战的时候打响了愤怒的枪声。
不过战斗很有章法,自动火力对准阵线上士兵们预留的缝隙扫射。
话说这又是唱哪一曲啊?
生死之地以命相搏,没有小曲,杨关倡导保己歼敌的原则,自然不会让士兵们用白刀子战斗到底。
士兵们不是没有弹药吗?
简单,杨关让小鬼子自动奉送上门,待鬼子兵冲上阵线,让二梯队用自动火力歼灭,弹药不是来了吗?
看官不乐意了,小鬼子人多仅凭三百多人的预备队挡得住吗?
是啊,铁定挡不住,这不争的事实。
不过杨关有办法解决,及时地命令迫击炮轰炸阵线前沿十米的区域,集群轮炸。
而士兵们仅抱团挺刀直刺,群而攻之,没有一对一那一套,三人一组,彼此兼顾捅杀鬼子兵。
相反伤兵也在战斗,这些士兵爬到已死绝的鬼子兵身旁,搜刮手雷招呼鬼子人群。
如此一来,迫击炮轮炸小鬼子,致使鬼子兵无法在惶恐之中挣扎,始终无法拧成一股绳战斗。
士兵们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在一定的阵线段与鬼子兵搏杀,以此吸引小鬼子的注意力。
而预备队与伤兵协同作战,自动火力扫射,不停地屠杀鬼子兵,士兵则趴在地上搜刮手雷支援阵线防守。
四相结合战术,紧密而严谨地全面铺开,打得一片火热。
相反小鬼子就遭殃了,在阵线以下地域开阔,成散兵队形无可厚非,损失不会很大。
但鬼子兵集群冲上三百多米的阵线上,人多反而成为迫击炮的轰炸的靶子,皆在弹片横飞中惶惶不安。
再加上预备队在后方山坡上火力覆盖,伤兵用手雷支援,致使鬼子兵乱做一团。
而白刃战并非血勇到底,而是以保己歼敌为原则,捅杀一名鬼子兵便搜刮手雷轮炸鬼子人堆。
这是一场四相结合的屠杀战,把战火聚焦在阵线一带,炮火与手雷炸乱鬼子兵集结,自动火力救急,士兵们见缝插针。
相反山坡下面的小鬼子不知道阵线上的情况,视线被炮火阻隔,隐约间发现袍泽冲上阵线。
在这种情况下鬼子兵蜂蛹而上,争相冲锋,怀着屠杀支那军的激情悍然进攻。
殊不知只是送死式的冲锋,一轮接一轮的送死,连绵无止尽。
当然鬼子军官也不傻,当鬼子兵始终不能占领阵线的时候意识到不对,但又能怎么办?
撤退已经来不及了,不说军令如山,就算是此刻命令部队撤离也会遭遇凶猛的打击。
部队损伤惨重,这一份责任谁来承担?
唯有胜利才能抹平一切,以免剖腹自尽的军法,也是总部赋予的任务,使命所在。
因此,鬼子军官嚎叫着督促添油战术继续:“八嘎呀路,冲,冲上去杀光支那军,杀给给!”
小鬼子得了失心疯,命令鬼子兵亡命的冲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