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个计谋中3个失败,41个成功,但是其中有取生辰纲、挑唆林冲与王伦火拼、借戴宗照顾宋江等13个计谋为非军事,三打祝家庄中的排兵布阵,安排头领两个计谋与其说是吴用的计谋,倒不如说是孙立的计谋,借关胜计破壶关也与此相同。
在剩余的军事计谋中,最为出色的应该是两赢童贯、三败高俅了,但这只是在水泊梁山是简单地对付朝廷的进攻,利用梁山天然屏障采取单一的防御战术,到了受招安以后对外流动作战,进行野战和攻坚作战,他的谋略就显得短浅了。几乎每次作战都是受了很大的损失后他才有了比较好的谋略的,三打祝家庄、攻打高唐州等战役中也可以看到这一点,从没看到出征前设计好战斗方案,一举制胜的战斗。
此外表现较好的就是攻打辽国、灭王庆、田虎了,而攻打方腊的是所用的计谋没有了,基本上全部是采用强攻的战术,结果就是69名好汉惨死的悲剧。在进攻方面吴用之计极为雷同,先派人潜伏进去,在内部闹将起来,然后里应外合而取胜,祝家庄、曾头市、闹华山、大名知道最后征方腊,一直就是这样依葫芦画瓢。
当然也有很多人都对吴用这个角色赋予相当多的好感,认为他机智、敏锐、忠诚,生为梁山兄弟谋福利,死为带头大哥作邻居,忠义双全,千古文人典范!在水浒世界里就是智慧的化身,地位近于诸葛亮,重要性近于诸葛亮,在一般民众的心中,他其实就是水浒版的诸葛亮吧?
就像书中所形容的那样,“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名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但平心而论,我个人认为吴用与诸葛亮相差实在太远了。
吴用本人上山前只是一个不及第的秀才,在东溪村这样的小地方做个乡村民办教师,根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那个年代除非是将军子弟才有这个机会),吴用自号加亮,恐怕也有几分自比诸葛亮甚至想要强于诸葛亮的意思。这点和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倒大略相似,但吴用却少有诸葛亮那样的远大抱负。诸葛先生是所谓“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却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而吴用开始只不过是动了劫生辰纲的念头,想发上一笔横财,就此享用一生罢了。开始并没有更远大的目标。可想而知,若是生辰纲案不发,恐怕吴用很难说会再去落草造反。
吴用上了梁山后,不仅没有像诸葛亮“隆中对”那样的纲领性方略,甚至连类似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大处着眼的方略也没有,倒是宋江上了山后提出了“替天行道”这一政治纲领。作为一名政治家、军事家,必须有极高的前瞻性和惊人的预见性,所以吴用从“大局观”上来讲,更笨无法与正真的政治家、军事家相比,更不要说和几乎神化了的孔明、刘伯温相提并论了。
就是在具体的战术谋略上吴用也颇多疏漏:比如“第三十八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中,伪造蔡京书信,吴用等戴宗去了许久后,回来又喝酒时才想起来(呵,幸亏吴用酒量看来还不小,不然怎么回来一喝酒,马上醉的找不着北了,岂不送了宋江戴宗的性命),当下拍腿后悔不迭。而人家黄文炳都能在瞬间发现书信的破绽。
而吴用办这样的事还不是一回,高俅被擒上山后,假意答应回去后替宋江等在皇上面前争取招安事宜,又借口要个精细的人跟随他回去,宋江招安心切,当场派圣手书生萧让跟高俅去。吴用却赚一个不够,又让派铁叫子乐和也去。可高俅刚下山,吴用就说:“我观此人,生得蜂目蛇形,是个转面忘恩之人。他折了许多军马,废了朝廷许多钱粮,回到京师,必然推病不出,朦胧奏过天子,权将军士歇息,萧让,乐和软监在府里。若要等招安,空劳神力!”
既然明知这样,放了高俅也就罢了,不但不阻拦萧让去,自己又让添上个乐和,难道是怕萧让被“软监”起来太寂寞,让乐和陪他说说话,闲来吹吹笛解闷?
当然能够坐上梁山第三把交椅的吴用肯定也不是真正的无用之人,在知人善任方面我个人认为他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首先是他对梁山的情报系统进行大扩张。朱贵在梁山东面、童威、童猛兄弟在梁山西面、;李立在南面、石勇在梁山北面开设酒店。这四家酒店,负责“专一探听吉凶事情,往来义士上山。如若朝廷调遣官军捕盗,可以报知如何进兵,好做准备。”
后来,又相继开出下达了一系列任命书,完善了梁山的职能部门:
一、基础建设方面,有陶宗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www.17k.com/chapter/25535/1163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