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已经日落西山,天色昏暗,咸阳城门口依旧人山人海,百姓久久不愿离去,他们心中清楚,不可能有人去改这书上的字,留下来一是凑个热闹,二是想要看一看传说中的秦国丞相吕不韦,这个可以掌控天下命运的一代枭雄。
吕不韦一身黑色朝服,秦国尚黑,身着这身衣服也可见他对此事的重视,花白的头发高高束起,头戴相邦规格的冠冕,面相一如平常老人一般慈祥,眼睛中却含着丝丝凌厉,让人顿生敬畏之心。
他此时端坐在城楼上饮茶,眼睛时不时看一看城下的百姓,身边的近侍伯庸提醒道:“相邦,时辰已到,您也该回府休息了,今日就到这里吧。”
吕不韦放下茶杯,扫视了一眼城下的人群,似在寻找些什么,但最终却黯然的收回目光,轻轻的点了点头。
伯庸向城下的人挥了挥旗子,城下的官员立刻会意,高喊了一声,“今日就到此为止,请诸位明日再来。”
吕不韦也在伯庸的搀扶下起身。
突然人群中穿出来一个瘦小的身影,一跃来到城门下,高喊道:“我有字要改。”
此言一出,四下一片哗然,吕不韦也停下脚步,转身望着城下,只见一个小厮打扮的人,站在城下,一双紫色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自己,吕不韦的心中微微一颤,心中不免有些惊奇,这么多年什么奇人异事没见过,但第一次看见长了一双紫色眼睛的人。
所有刚要离开的百姓也都停下了脚步,看着城门口那不知天高地厚的丫头,心道:竟然敢忤逆相邦的意思,这回这丫头可是死定了。他们怀着一副看好戏的态度,留了下来。
城门口的官员生怕她会惹恼了相邦,自己受到牵连,急忙上前阻止道:“哪里来的疯丫头,疯言疯语的,赶紧来人把她压下去。”说着一群护卫就从暗处现身,把紫瞳团团围住。
紫瞳起身一跃,踏着一个护卫的肩膀,飞到了那官员的身边,用鞭子指着他说道:“相邦还没有说话,你算是什么东西,敢在这里指指点点的!信不信我现在就让你一命呜呼!”
说着收紧了手中的鞭子,那官员赶紧求饶道:“女侠饶命,女侠饶命,小的不敢了。”四下的百姓看见这样的场景,瞬间也不敢说话了。
这时只见吕不韦转身看着正在行凶的紫瞳,丝毫没有生气,反倒是流露出一丝赞赏的目光,平静的说道:“何必为难底下的人,既然姑娘有字要改,不妨说出来给老夫听听。”
听见吕不韦的话,紫瞳抽回鞭子,站在城门下,抬起头来,毫无惧意的说道:“禀告相邦,我要改的是这书的名字。”四下百姓在底下窃窃私语,谁不知道这《吕览》之名,是相邦钦定,她可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竟然敢改名字!
吕不韦轻轻挑眉,声音有些调笑的问道:“哦?那你想要改叫什么呢?”出奇的是吕不韦并未生气,语气也十分和气。
紫瞳坚定的看着吕不韦,轻启朱唇,吐出四个字:“吕氏春秋”。
听见这话,吕不韦的心猛地一惊,眼睛睁的极大,打量着面前这个乳臭未干的丫头,眼神中透露出满满的震惊,吕不韦平复了心中的波澜,压低了声音问道:“为什么要改成这个名字?”
其实方才紫瞳的内心也是忐忑的,她怕自己会错了意,真的触怒了吕不韦,她虽然鲁莽,但心中也极为清楚,得罪了吕不韦自己的小命也就难保了,为了这千两黄金,她也真的不想把自己的小命搭了进去啊!
不过,看吕不韦并没有生气,紫瞳一刻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紫瞳走到那些巨大的竹简之中,侃侃而谈,“我听闻数百年前,鲁国有一个史官,名叫孔丘,曾经编写一本书,名曰《春秋》,此书大气磅礴,针砭时弊,流传至今,而孔丘区区一个史官也因此书而流芳百世。依我看来,相邦此书,胜那《春秋》一书,岂止百千倍?所以民女认为,此书定可流传千世万世,相邦也将千古留名,万古流芳,所以在这书自然应该叫做《吕氏春秋》。”
紫瞳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大字不识几个的她自然是没有办法改动这本书,她只不过是在茶馆里听了许多关于这个孔丘写《春秋》的故事,知道这孔丘是人人敬仰的圣贤,想着若是将吕不韦和这孔丘相比,他必定心花怒放,到时候这千两黄金还不是手到擒来了。
这话听在别人耳中不过是一派阿谀奉承,但听在吕不韦的耳中,却似乎瞬间戳破了他的心思一样。
世人都以为他让门客们编写此书是要同嬴政争权,实则不然,十二年前,他将年仅九岁的嬴政,不,那时他还叫赵政,接回来的时候,看见他的第一眼,他就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输了。赵政周身散发着浓浓的王者之气,他就知道秦地的高山再也无法阻挡他那双深邃的眸子,他要的是这天下。
既然无法与他抗衡,吕不韦心甘情愿的让出权利,不是他的,他争不来。
可是,他渐渐发现,从小的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