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正阳门下,一处人群拥挤的茶栈中。
行商南来北往,小小的茶栈却也是挤满了歇脚休息的路人。
此刻,老少尽皆是围坐在一张老旧的茶桌前,头上戴一顶淡蓝色儒冠的男子坐在前方,手持一块惊堂木,滔滔不绝,似乎是在说书。
“话说这秦王殿下啊,虽然有着献上番薯,救济百姓的天大功劳,却也是淡泊名利。”
“一听皇上要封他做丞相,秦王当即是从群臣之中站了出来,面朝父亲,却也是坦然拒绝。”
“一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说的是满朝大臣,尽皆哑口不已……”
中年说书人说的不是什么江湖故事,亦或是话本评书,反而说的是上个月份,发生在朝堂之上的一桩趣事。
原来,就在大朝会之后,朱慡虽然拒绝了朱元璋封官的赏赐,但其在朝堂之上的一番言语却也是引起了诸多势力的注意。
先是由部分文官说给家人分享,而后又是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又因为朱慡献出番薯这件事实在是功德无量,因而在传播当中居然就变成了应天府中,不少市井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过,虽然这件事情沦为了百姓口中的故事,但是朱慡却也是因祸得福,其原本糟糕的名声也是在像中年人这样的说书人当中一次接一次的得到刷新,已然是不复此前的那般声名狼藉。
“主子爷,您怎么看?”
人群之外,十几个身着短袍,看上去像是客商的人士分别端坐在两张茶桌之上,自然也是能够听到一旁说书人滔滔不绝的声响。
其中的一个魁梧汉子扭头看向了坐在主位之上年轻人。
那年轻人头顶一张斗笠,抬头之际,瘦削的面庞便是在阴影之下显露了出来,其脸之上隐约有一道手掌般大小的伤疤,似是刀剑所致。
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年轻人却不时的显露出一股莫名的煞气,俨然是这群客商之中的头头。
“哼!还能怎么看?”
“不过是一些用来笼络愚民的小把戏而已!”
年轻男子倒是没有好气口,话语之间也尽皆是显露出对朱明王朝的深深不屑。
“好了,把茶喝完就进城了。”
“城里面还有不少弟兄在等着咱们呢!”
端起桌上的茶碗,年轻人一饮而尽,随后拿起自己放在地上的行囊,走在了十几人的前头,离开了城门楼下的茶棚。
……
应天府,紫禁城中!
随着番薯的种植进一步的铺开,越来越多的奏疏也是飞入了应天府当中,虽然有着中书省这样一个负责处理全国政务的中央机构,但是洪武帝朱元璋却是十分热衷于亲自处理政务,刚用过午膳,朱元璋便是来到了御书房,开始了又一轮的工作。
“善长,天德!”
“咱看奏疏上虽然都把北方各省目前的情况写的很好,但是毕竟这次灾情牵连这么多的省份,咱也不知道下面到底有没有把百姓给照料好啊!”
朱元璋将手上的奏疏放了上来,抬头又是看向了下方的李善长和徐达。
这次御书房问奏,朱元璋倒也没有叫上太多人,也就是召来了一个当朝宰相,一个当朝大将军。
这二人毕竟是文武各系的老大哥,论分量自然是足够。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疑心很重的朱元璋来说,这两人确实是完全值得信任的。
“陛下这是想要亲自出应天府去看看?”
李善长毕竟也是聪明绝顶,一听到朱元璋这么一说,当即也是明白了过来。
“诶!还是善长懂咱的想法!”
朱元璋乐呵的点了点头,而后又是从上方的龙椅之上站了起来,慢慢的走下了阶梯。
“毕竟,从前咱大明也就江南这么一块地方,咱想看百姓的情况,大不了出应天府就是了。”
“可是现在北方七省离应天确实挺远的,咱的意思就是,能不能安排出应天府一趟。好让咱也视察视察民生情况?”
听朱元璋这么一说,李善长微微点头,而后又是开口回答了起来。
“陛下的意思臣自然是懂的,不过这自古天子巡游都靡费居多,当前救灾在即,国库也并不是很充盈,这件事情是否能够往后挪一挪呢?”
李善长倒也没说假话,只不过,这样一难,一旁的朱元璋倒是微微皱起了眉头。
“老臣倒是有个注意!”
眼见御书房内气氛有些冷淡了下来,站在另一边的徐达却是在这个时候开起了口。
“虽然天子巡游靡费许多,不过若是皇上想出巡,倒也可以不用靡费百姓财物,不如就以秋猎为出巡之名!”
“秋猎?”
“有意思,天德,你仔细给咱说说!”
听徐达这么一说,朱元璋瞬间来了兴趣,扭头看向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166039_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