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元末烽火

第二章 保镖生涯(3)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吃过饭,苏赫看着那些贵族有的甚至带着好些酒桶来,羡慕地道:“做那颜就是好啊,能带那么多的酒。”一个叫努桑哈(意为邋遢,取这样的名字通常是怕夭折而取低贱的名字)的人道:“他们是带酒进太行山里寒冷的地方去验证真伪,如果没有冻住的葡萄酒,就是真的,冻住了的话,那就是假酒,那么,卖假酒的回回人,就要倒霉了。”不过子龙看那些蒙古贵族身后一大群汉家美女,心里就大是不舒服。

路上吃饭时,海日古瞧见有剃头挑子,道:“岱钦,你这头发太难看了,根本就不像我蒙古男儿,去,把头发理一下!”

子龙已经和他们熟络透了,摸着板寸头发骂骂咧咧道:“他娘的,天天瞧你们盯着我看,我还以为我长得帅又能干,才那么耐看,原来是对我的头发看不顺眼!”

骂归骂,子龙还是大伙的哄笑声中去剃头挑子上理发。

剃头的是一个伶俐的蒙古老人,看他样子身为高等的蒙古人,也没使他的日子有多好过,脸上的沧桑在印证着艰辛的生活。

“哎——这位大爷,您要剃个什么发式?”老人热情地招呼着。

子龙的脑袋里,除了知道板寸、碎发、直发、烫发、圆头等,就不甚清楚了,他这一辈子都是剃军队最最常见的板寸,还从没弄过什么发型,更何况元朝的发式?不过也好应付,粗声粗气道:“你会哪些发式?”

老发匠快嘴伶俐道:“一答头、二答头、三答头、一字额、大开门、花钵蕉、大圆额、小圆额、银锭、打索绾角儿、打辫绾角儿、三川钵浪、七川钵浪、川着辫缒儿等等,式样上有打头,有打底,大爷您看要怎么做?小的吉仁台是这山桑镇做了三十九年的老把式,周围的那颜都爱找我来剃……”吉仁台一名乃是花甲祺临之意,看他年岁已高,名字倒是没起错。

子龙故意不耐烦道:“你看我合适剃什么就剃什么。”

吉仁台道:“敢问大爷,您是那颜吧?”子龙哼了声道:“是又怎么样?不是又怎么样?”吉仁台抓着剃头刀道:“哎哟大爷,敏罕(千户长)有敏罕的发式,土绵(万户)有土绵的发式,黑头(平民)有黑头的发式,勃斡勒(奴仆)有勃斡勒的发式,契丹有契丹的发式,汉人有汉人的发式。当然,流行的就不一样。”

子龙这才知道元朝的发型,可是有等级、民族方面规定的,又故意道:“晦气,晦气!今日早早出门,就是想去看看求人办的事怎么样了,你要是刚才直接喊我那颜,我准打赏你!”

吉仁台一听,只道是去买差使做的富家子弟,笑道:“大爷额头亮堂着,以后准是做达鲁花赤(断事官)!”子龙挥手道:“你瞧着剃什么,快点!”达鲁花赤是个常见的官,每一个行政级别里都有,为统领该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吉仁台这样说相当聪明。但武龙不知道吉仁台会这样说,还主要是看到武龙穿的乃是檀褐色的衣服。檀褐色是下级官吏穿的衣服,中级官员穿青绿色,高级官员穿红紫,平民百姓只能穿暗花杂色。

“剃个大圆额吧,最配您了。可惜头发短了些,不然就给您剃个婆焦,那可是大汗到黑头都爱的发式。”吉仁台快手快脚地做起来。

剃完之后,子龙一看,不禁有点想苦笑,假如不是知道这是元朝,而且自己头发太短,后面被手巧的吉仁台勉强弄了点小辫子,还真以为这就是清朝的发式!区别只是额头上有一绺两指宽的头发伸到最前。如果在自己那时代,敢这样剃,绝对酷毙了!

早知道,不如不剃!或者,弄个光头也行!子龙无奈买了顶笠子帽掩盖那光光的脑袋,可是戴了没一会,才知道一般仆从和小百姓,才戴这种竹篾帽子,无奈又跑回去买了顶四方瓦楞帽,这是一种用细藤与马尾编织而成的帽子,中低级官员和有钱的人都爱戴。然后,他在街上也就弄明白什么叫婆焦头了,这是类似于后世小孩子常剃的“阿福头”,卤门上一撮头发,其后光光的,但不同之处乃是耳朵旁仍有头发,而且头发很长,打成辫子后再结成环,环在数量、形状上花样多多,说明古代人决不死板,追求流行新样式也是群情汹涌。

越往太行山南边,蒙古贵族反是愈多,听人议论,原来蒙古达官贵人向有至夏往北避暑的习惯,如皇帝每年夏天一到就是带上大臣,前往上都避暑。君行下效,自然其他臣民也跟着学,只是去草原太远,许多人就近到太行山去悠哉。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17k.com/chapter/26444/1044341.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