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在港岛,从赌神到世界之王

第27章:港岛电影格局,吝啬的邵一..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当今的港岛电影行业,是两强争霸。

其中一强,正是鼎鼎有名的邵氏兄弟电影公司。

早在1940年,邵一夫就和三哥邵人枚在南洋突破了南洋商人的重重封锁,在新家坡和南洋建立起了庞大的院线网络。

拥有110家影院和9家游乐园,几乎占据了新家坡院线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了院线大王。

另一强,也是邵一夫在新家坡的竞争对手,国际电影懋业公司,简称电懋。

电懋的创始人名叫陆云涛,他的父亲名叫陆友,少年时被卖猪仔到了马来东亚,经过一番艰难的挣扎,开始创业,经过几十年的耕耘,成为了南洋赫赫有名的“锡矿大王”和“橡胶大王”。

相比较邵一夫,陆云涛是后起之秀,但没关系,陆云涛是氪金大佬。

凭借着家族丰沛的财力,陆云涛一口气创办了三家大型院线公司,并巨资收购大批中小戏院,开始和邵一夫院线争霸。

双方在新家坡院线争霸,打得头破血流,互不相让。

到了1957年,邵氏兄弟凭借着先发优势,略胜一筹。

但于此同时,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同时出现在两者面前——

那就是院线快速扩张,让影片供应严重不足,供需矛盾日益严峻。

邵氏兄弟的片源来自港岛的家族企业邵氏父子公司,为了解决南洋的影片供应紧张的问题。

邵一夫没有办法,只能回到港岛涉足影片生产领域。

而不甘示弱,和邵氏分庭抗礼的电懋,早领先邵一夫一年时间来到港岛。

邵氏和电懋两者的模式,截然不同。

电懋的老板陆云涛有过留洋经历,采用的是‘剧本为中心’的原则。

他很有艺术野心,不计成本的生产,发行文艺片。

挥金如土的网罗组建了一套十分豪华的编剧阵容,著名文人张爱玲就是其中一员。

不负众望,电懋发展生猛,成立两年便斩获多项大奖,到了1958年,年产量多达20多部。

艺术成就斐然。

但相同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影片,并没有引来大部分观众的追捧。

而邵氏采用当时港岛绝无仅有的单纯追求商业利益,讲究以工业化模式批量生产电影。

高产,似母猪。

奉行‘观众至上’的理念,一切都从观众的角度出发。

敏锐而贴切的迎合了普罗大众的消费娱乐需求,邵氏兄弟飞速赶超电懋。

在强势的邵氏兄弟面前,陆云涛也不得不开始了转变。

背弃了编剧第一位的方针,开始为旗下演员订制电影。

这段时间,邵氏和电懋好不容易出现了相安无事的难得场景。

可娱乐界的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一山难容二虎,这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

......

浅水湾一辆加长林肯上,邵一夫满面笑容,显得志得意满。

凭借着邵氏兄弟1959年拍摄的电影《江山美人》,邵氏电影公司一举包揽了第六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等十二项大奖,堪称是满载而归。

更加重要的是,最大的竞争对手电懋的收获却寥寥无几,威风扫地。

江山美人街头巷尾无人不知,邵氏兄弟一时间风头无两,隐隐有问鼎港岛电影大王的势头。

狠狠的打击了竞争对手,这如何不让邵一夫志得意满呢?

他举起手中的香槟,对着江山美人的女主角林黛和导演李翰祥说道:

“诸位,举杯庆祝我们的胜利!”

林黛和李翰祥喝下杯中酒,女主角林黛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

“邵先生,我为公司做出了重大的功绩,能否提升一下片酬呢?”

江山美人叫好又叫座,与女主角林黛精湛的演技不无关系。

并且为邵氏兄弟斩获了十二项大奖,劳苦功高,林黛提高片酬无可否非。

可邵一夫听到林黛的话语,却眉头一皱毫不犹豫道:

“公司有制度,影片能够大卖是所有人的努力,不可能单独给你提高报酬。”

前世邵一夫对于旗下员工的吝啬和小气,举世闻名。

但其实这是源于邵一夫推行的固定薪酬制度,员工仅工资一项收入。

影片大卖与否,与他们的收入高低没有关系。

邵一夫的模式始于好莱坞八大影业公司,这种制度下。

老板坐镇指挥,制片人主导一切,其余人员各司其职。

讲究组织感和纪律性,用来工业化生产电影无往不利。

当然也有缺陷,第一个就是不合理的薪酬制度,严重损害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

毕竟,干多干少,工资就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1149561_27.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