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姓是皇姓,普通百姓是不能随便提及的。
但是大明刚刚立国。
朱元璋的出身也很低微,所以在这些事情上,现如今还没有那么重视。
所以胡惟庸问起来。
这几个大爷,都是点了点头。
不过,还是有些疑惑的问道:“你问这些做什么?”
胡惟庸听着他们的语气没有那么多的敌意,把马拴在一旁。
顺手取下来了马背上的一个包裹。
他提着包裹,熟稔的坐了下来说道;“我姓胡,浙东那边,行商的商人,早些年路过这里的时候。”
“遇上了山贼,身上的钱财都被抢完了。”
“到了村里,被一户姓朱的人家给救了,现在又来京师,就想着报答一下。”
“不过时过境迁,找不到地方,就想着问问。”
胡惟庸说话间把包裹打开了。
里面的东西。
自然也都被当做礼物,分给了这几个大爷。
吃人家嘴短,按人均手软。
胡惟庸是不在乎这点小钱的,可是对于这几个老大爷来说,就是一笔不菲的进账了。
而且就是问问话。
他们也不会亏什么。
又听说胡惟庸是来报恩的,那就更加放心了。
毕竟胡惟庸身上穿的丝绸衣服,看起来就非富即贵,不像是图他们什么的。
老大爷放松下来,就回答胡惟庸:“我们村里有个姓朱的人家。”
“只不过,他是这两年时间才搬过来的。”
“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恩人。”
胡惟庸也没打算,随便问两句话就能得到答案。
他之所以说早些年。
那就是想着,如果朱鼎的家里人,在这里住的时间真的很长的话,那么从时间上就对不上了。
现在说是这两年才搬过来。
那就勉强解释的通。
这些年逃难到京师的百姓不在少数,所以京师附近的村落里面有很多外来户。
胡惟庸装着着急的说道;“那他们在家里吗?”
“我现在就想去拜访一下。”
老大爷摇了摇头说道;“他们家里,现在都没人了。”
“昨天来了好多当兵的。”
“把他们家的小崽子也带走了。”
“说是去享福。”
胡惟庸自然是知道这些事情,不过,他还是装模作样的说道;“当兵的把他们家小孩带走了?”
“那他们家其他的人呢?”
老大爷叹了口气说道:“都死了。”
“这小朱鼎倒是有出息。”
“不过现在不知道去哪了,昨天那些当兵的都不让我们出门。”
“只能听着马蹄的声音。”
胡惟庸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又接着从这几个老大爷的嘴里问了几个问题。
尤其是口音方面。
朱元璋一家都是凤阳人,跟京师这边人的口音肯定有所不同。
胡惟庸跟朱元璋也算是老乡。
所以说几句家乡话,让这几个大爷辨别了一下,倒真是让他问出来了一个线索,朱鼎父母的口音。
没有凤阳话的措词。
只可惜,人已经死了,死无对证之下,只能当成佐证。
不能实证!
最后。
胡惟庸发现好像并没有什么证据。
朱鼎的父母死了。
一家人是这两年才过来的。
之前的踪迹都没有人知道。
多年战乱,这些事谁能查的清楚呢?
好像是死无对证!
胡惟庸牵着马离开,给这群老大爷们留下来一个报恩无门的背影,直接的离开了村子,没有再多做纠缠。
就直接返回了京师。
说实话,他也并不是一无所获。
至少,他这一次找到了朱鼎父母,或者说是养父母的坟墓。
挖坟掘墓这种事情。
不能跟他扯上关系。
所以,他就大摇大摆的离开,准备回到京师以后,再带人悄悄的返回来,把朱鼎父母的坟墓给掘开。
好好看看坟墓里有没有什么证据。
…………
皇宫之中。
朱元璋批阅完了累积的奏折。
看了一眼时间。
发现也不早了,问着王忠说道;“家宴准备的怎么样了,今天算是鼎儿,第一次正式跟朕一起用膳。”
“御膳房那边,要准备的丰盛一些。”
王忠在旁边恭敬的说道;“陛下,老奴已经吩咐御膳房多做准备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来源4:http://b.faloo.com/1051569_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