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我真不想当皇帝啊

第一章 朝堂之争,暗流汹涌!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大乾,神京城外,马蹄阵阵。

一支五十余人的披甲骑兵低调地往神京城内赶。

领头的是一个年纪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

身披铠甲,身姿挺拔却面容清隽,

剑眉之下是一双黑白分明、湛然有神的眸子。

他本是后世一边防特警,因一场意外便从蓝星穿越而来,

魂归在荣国远支的贾铖身上。

贾铖虽是荣国之后,但荣国八房在京中早已开枝散叶。

至于贾铖这一支,都快要出五服了。

刚穿越过来时,贾铖刚好十三岁,却已经在边境了。

贾铖的父亲去世得早,留下孤儿寡母。

贾铖十二岁时,他的母亲董氏得了治不好的怪病,

董氏便找到贾政,双膝下跪乞求贾政给贾铖谋个差事。

并说以后当牛做马也要报答贾政。

贾政见董氏可怜,又见贾铖喜欢舞刀弄枪,是个习武的好料子,便应声答应了。

在贾政的运作之下,贾铖来到了边境定远侯杨志麾下当了个小把总。

就在董氏当了小把总后,不到两个月,

董氏一病不起,缠绵床榻不久就病故了。

虽说穿越成了荣国远支,又身处如此危险的边境,贾铖一开始非常沮丧。

但沮丧归沮丧,日子总归是要过下去的。

因前世是边防特警,一身武艺卓绝,原本的贾铖就偏爱舞刀弄枪,有底子。

经过半年征战,贾铖就已功升千户官。

……

当今圣上隆正帝登基不到十年,西北就有匈奴作乱。

边境重要战略点镇边堡被匈奴屠灭,

匈奴还时常越界掠杀,九边边民苦不堪言。

时势造英雄,定远侯杨志深知战机稍纵即逝,便决定行便宜之权,

不向朝廷请示,直接出兵斩杀匈奴,夺回镇边堡。

半个月前,杨总兵认为时机已到,

命贾铖带着麾下亲兵从侧面往镇边堡方向悄悄摸去。

杨总兵则命主队从正面进攻镇边堡,以扰人视听。

贾铖有前世的反侦查思维,让亲兵全部穿上贾铖特制的吉利服,

而且教会了他们打手势交流。

很快贾铖一行人就从侧面摸进了镇边堡。

贾铖扬起斩马刀,立即下达了全军冲锋的命令,

马蹄声以奔雷之势冲向匈奴的队伍。

杨总兵见贾铖成功了,便下达冲锋命令,内外夹击,

把匈奴杀了个片甲不留,成功夺回了镇边堡。

贾铖更是用斩马刀怒斩正白旗的旗主,在军中迅速扬名。

隆正三年五月初五。

自边境而归的信使手持一份捷报,快马加鞭掠过神京的大街小巷。

神武门前,信使跃下马来,手持一卷信筒三步并作两步地冲上前,

高声大呼道:“大捷,边境大捷!!!”

……

朝堂之上,两派集团争论不休。

定远侯杨志不经请示,行了便宜之权,派兵剿灭越境的匈奴。

这次虽然立了大功,将镇边堡给夺了回来,

并将占据镇边堡的匈奴一网打尽。

但是功还是过,现在还真没有定。

如今朝廷势力分为两拨:文官集团与勋贵军方。

经过三十余年的打压,文官集团已经将勋贵军方一脉压制到了苟延残喘的地步。

如今就连兵部尚书都成了文官集团的人。

要知道只有勋贵军方一脉有能力打仗,

而打仗就意味着军功,有功必然就有赏。

这无疑会提升勋贵军方一脉的势力,

这不是文官集团愿意看到的。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当今皇帝隆正帝,刘征。

七年前,废太子病变后,太康低刘武感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已经没有精力料理朝政了,于是退居龙寿宫当起了太上皇。

皇位就让给了隆正帝。

就在隆正帝满怀欣喜准备实现自己伟大抱负时,老天开了个玩笑,

退居龙寿宫的太康帝刘武突然感觉自己身体恢复了,生龙活虎的,

于是开始频频插手朝政。

太上皇时不时地召见自己在位时的老臣,尤其是勋贵一脉,

很快就掌握了整个神京大部分兵权。

隆正帝见状,只得一边拉拢文官集团,另一边拉拢军方,以制衡太上皇。

……

文官集团集体上书弹劾,请求皇帝下旨将定远侯杨志削职夺藩,

押入京中交给三法司审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1120144_1.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