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太子爷是学霸

第63章 掌握天下喉舌!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印刷工厂?是印刷雕版书的地方嘛?”房玄龄问道。

房玄龄也是读书人,是知道雕版的。

“不是雕版,是活字印刷。”李恪说道。

“进来看看吧。”李恪道,说完走在前面,引领房玄龄参观此处的印刷工厂。

在这个宅子里,其实是集合了几道工序。

有工匠融化铅块,有人制作模具,有人雕刻活体铅字,还有人在排版,准备印刷。

李恪带房玄龄在宅子里走了一圈,房玄龄看出大概来。

“三殿下的发明,莫非就是用铅雕刻成单独字体的活版,然后印刷书籍?”房玄龄也颇为聪明,看了一圈,大概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然。”李恪点头。

房玄龄很是震惊触动,道:“真亏三殿下想的出来,这事做的得!”

“我知晓那铅块,很多地方都产,便宜的很,而且稍微加热,就能融化。”

“用铅块做活字,这个主意真是聪明!”

“如此一来,就算是一些流通不那么大的书,也可以刊印,毕竟活版可以重复使用铅字,比雕版方便许多,不用那么大的成本,就可以制作出很多很少在世面上见的书了!”

“三殿下果然是奇思妙想,这个主意,太聪明了!”

李恪听了,微微一笑。

实际上,李恪的记忆里,有关于活字印刷的很多记忆。

作为上一辈子的键盘王者,网络游侠,李恪知道很多杂学。

在宋朝的时候,其实活字印刷的技术就已经很成熟了。

但是,那个时候,占据主流的,还是雕版印刷。

其中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宋代开始,天下读书人的思维开始禁锢,尤其是程朱理学的出现,导致天下思想界死水一潭,真正需要印刷的书,就是五经四书。

而五经四书,千年不变,用活字还是雕版,影响不大,甚至雕版更方便一些。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天下的书肆书坊,很抗拒活版印刷,觉得那不符合他们利益。

那些书肆书坊,很多都有自己的雕版,而雕版在当时,是可以作为资产传承下去的。

有雕版的书坊,自然不想看到雕版资产被活字取代,所以十分抗拒抵制。

这导致虽然宋代活字印刷技术成熟,可一直都没推广成功,反而被雕版压着打。

直到后来,晚清的时候,1839年,ying国传教士理雅各将马六甲英华书院及其印书厂的华文活字和印刷机器迁往香港,天朝才重新掌握现代活字印刷技术。

这不可不说,有点悲哀。

本来是天朝人最先发明的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最终却被他国倒逼,才重新学习掌握。

李恪不想这样的事情再发生。

唐朝规矩未定,正是推广活字的好时机。

而他,还有更大的谋划。

刚才,房玄龄说的,有活字印刷,可以降低成本,将一些少见的书成批量的刊印。

这对李恪来说,只是谋划的一小部分。

他真正要做的,是办报纸,掌握渔轮喉舌!

李恪是现代人,自然知道渔轮控制是多么厉害!

思想变成文字,印在书籍报纸上,再被人读,就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人思想。

李恪很清楚,自己若是要夺嫡,那么有一关必须要过。

那就是天下的民心所向!

如果天下民心,都在太子李承乾身上,认为他才是正统的话,日后李恪夺嫡,难度就会成倍数上升。

可要改变人心,在现在时代,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书籍,报纸,经常性的刊登,印刷一些小说,故事。

在这些小说,故事之中,按照李恪需要的价值观,不断调整。

如此一来,就像是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之间,对李恪有利的一些新思想,就可以传播出去。

那时候,掌握渔轮的李恪,至少在人心向背上,会减少极多的阻力。

今日,李恪带房玄龄来看印刷厂,出了是偶然遇到,也有一些想法。

李恪此时看向房玄龄,问道:“房大人,这活字印刷,可不仅仅可以刊印书籍,还可以办报纸。”

“报纸?”房玄龄愣了一下,随即说道:“报纸,是不是说是邸报?”

“差不多。”李恪点头。

邸报是古代宫廷发布消息的政府机关报。

相传汉代已有邸报,但此说不可靠,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唐代。

唐朝是大国,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联系,各地方政府就在京城设立了一种叫“邸”的联络机构。

邸报是由这种联络机构发布的。

发布邸报,是维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884947_67.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