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太子爷是学霸

第59章 一个头铁了一千年的问题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房大人,你说太复杂,我不懂。”

“但是你若是问我,徭役收不上来,其实很好办。”李恪说道。

“三殿下真的有办法?”房玄龄露出怀疑和审视的目光。

他此时问的问题,难度很高,问题根源很深。

这不是聪明,用一个马蹄铁的办法解决马儿脱掌能比拟的。

实际上,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代的问题。

从汉代开始,人头税就难受。

因为人长了两腿腿,是会跑的。

加上流民,难民等问题,人头税总是收不上来。

有些时候,甚至是一个村子,一个村子整个的逃跑逃税。

历朝历代无数的聪明人,也没想出到底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他李恪小小年纪,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房玄龄是不信的。

若是李恪一两句话能给出答案,这么多年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那么多名臣,能臣,都是吃白饭的?

反正,房玄龄不看好李恪。

而一旁听着的李世民,也觉得这个问题,太难为李恪了。

李世民咳嗽了一声,说道:“房爱卿,这个问题,你问的太深,也太大了。”

说完,李世民看向李恪,道:“恪儿,你不必为此上脑筋,这个问题,怕是再有几十年,也解决不出来。”

“不,父皇。”李恪摇头,然后看向李世民和房玄龄,问道:“你们没觉得,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好解决的嘛?”

“很好解决?三殿下,你莫非是在开玩笑?”房玄龄忍不住道。

“这问题,从周朝开始就有,一直到现在,历朝历代,无数聪明人想了无数条计策,都没彻底解决,三殿下是不是太托大了,竟然觉得自己片刻之间就能解决?”

听了房玄龄的话,李恪呵呵一笑。

他道:“我倒不是觉得,我在这个问题上,能比古往今来的人都聪明。”

“但是,古往今来之人,到现在都没解决,说明不仅仅是办法没找到!”

“哦?那你说,这是为何?”房玄龄问。

“因为,他们问题问错了。”李恪淡定的说道。

“问题问错了?怎么可能!问题明明白白摆在这里,就是有人逃税,还有什么别的问题?”房玄龄听的连连摇头,对李恪问道。

“房大人,是你迂了。”李恪一笑,道:“这个问题,提的就不对。”

“有人逃亡,收不上税,归根结底,为什么?”

“要么是税太重,要么是人太穷!”

“之所以有人逃税,就是因为,他们觉得逃走比留在那里被收税划算!”

“可是,什么人能逃走呢?不就是那些什么都没有的穷人嘛?”

“我大唐税负不算重,可还有人逃税,说明他们太穷了。”

“太穷的人,本来就没钱,就不该向他们收税!”

听了李恪的话,房玄龄胡子抖了抖,他道:“胡闹!”

“人头税,虽然名目不同,但是是自古流传下来的,若是不收人头税,还能怎么收?”

“简单的很。”李恪一笑,道:“人头税收不上来,就别收了,废除吧。”

“人是有两条腿,会跑的。”

“可是田地却不会!”

“我说房大人迂了,就是笑您怎么没转过来这个弯来?为何收税,一定要盯着人头?”

“直接把税收平摊到田地里,谁有田地,收谁的税,不就得了?”

房玄龄听李恪的话,一瞬间,仿佛被闪电击中,呆立在当场。

李世民也是一脸震惊。

他们二人互相看了一眼,同时从对方眼中看出震惊。

“按照田地收税!”两人同时叫出来。

李恪见到他们二人的反应,微微一笑。

李世民和房玄龄,终于反应过来了……

其实,李恪说的这个办法,在后世网络时代,根本不算什么。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办法有个名字,叫做‘摊丁入亩’!

这就是清朝用了三代皇帝时间,才推行下去,最终证明极为有效的良策,也是出名的名策‘摊丁入亩’!

所谓的摊丁入亩,简单的说,就是废除人头税,改按照田地多少收税。

李恪记忆里,清晰的有摊丁入亩的资料。

后世清初,明代原有的户部税役册簿大量地毁于兵火,清政府便以仅存的《万历条鞭册》为依据,进行赋役的征发。

在其征发的过程中,清朝统治者逐渐体会到了《万历条鞭册》中某些“摊丁入亩”措施的合理性,加之在康熙后期,国内土地兼并严重,摊丁入亩,极大缓解了底层百姓的压力。

其实首创摊丁入亩之人,从宋朝就有一些端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884947_63.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