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看书的时候顺手投一下鲜花和推荐票呗,帮我增加点数据,现在数据好可怜。作者君求助啦,谢谢各位。】
当晚皇宫御宴。
由于此次参加宴会的人数太多,八百诸侯加上各地重要文武,少算也有数千人之多,任何大殿都无法全部容纳,经过考量,最后把宴会的地点放在了议政殿之前的宽阔广场上,算是一场露天夜宴。
子辛到的时候,诸侯与诸臣基本上已经到齐了。
作为大商太子,在天子帝乙未到之前,子辛的到来立即成了整个宴会的焦点,顿时,拜见之后前来攀谈的人可谓络绎不绝。
子辛一直含笑应对,一直到四大诸侯有了动作,其他人暂时停了下来。
这看似不经意间的一点反应,却足以看出四大诸侯在各路诸侯中的威望了,而这份威望,就足以成为大商王朝的心腹之患了。
因为这份威望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则无事,用不好就会伤到己身,四大诸侯说的好听点是大商王朝稳定江山的助手,能够震慑各路小诸侯,可是说的难听点,这四大诸侯其实就是四个小王朝。
这四个小王朝一日不除,身为中央王朝的大商就一日无法安心,大商历代帝王都一直致力于解决诸侯的问题,可惜都未成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四个小王朝的国力不弱,加上各方诸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没有绝对的把握前,大商历代帝王只能隐忍。
这份隐忍到了帝乙之父文丁那一代,四大诸侯越发的强盛了,再不加以节制,只怕就会上演当年大商灭亡大夏的一幕了。
文丁王对天下局势的把控极为精准,他一直忧心忡忡的盯着四大诸侯,也曾经尝试过动手,而他第一个动的就是上一代西伯侯,也就是姬昌之父。
文丁杀姬昌之父意图削弱或者分裂西伯侯,如此可剪除西伯侯的强大威胁,他也曾经一度快要成功了,西伯侯的几个子嗣一度因为争夺西伯侯领地,把西伯侯领地闹的四分五裂。
只不过眼看就要成功之际,可惜天不如人愿,这个时候姬昌横空出世,不但夺得了西伯侯之位还把西伯侯领地拧成了一股绳变的更为强盛了。
文丁不甘心之下曾想举兵覆灭西伯侯,然而其他诸侯唇亡齿寒,纷纷相助西伯侯姬昌,文丁面对如此局势,不得不偃旗息鼓,至此文丁致死也没能实现自己剪除诸侯的愿望。
不但文丁,即便是文丁之后相当雄才大略的帝乙继位也没有动得了任何一个诸侯,帝乙不是没有尝试,他曾经也想要学父亲动西伯侯,只可惜他刚暗自部署完毕,就适逢夷族叛乱,夷族叛乱导致各地不稳,帝乙为稳定江山,不得已放弃了原本的打算,准备出兵夷族。
为了在出兵期间能够安定后方,帝乙甚至于不得不缓和与西伯侯领地之间的关系,为此帝乙忍痛把自己最年幼也是最漂亮和最为疼爱的妹妹嫁与了西伯侯姬昌这才安定了西伯侯领地,嫁妹和亲可以说是帝乙心中难以拔除的一根刺。
由此可见西伯侯领地的强盛,如今距离帝乙嫁妹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十多年的发展,西伯侯领地的实力只怕更为难缠了。
不过难缠也得缠,因为子辛很清楚一旦他登基,不管他愿意不愿意都必须要彻底解决西伯侯乃至于四大诸侯以及八百小诸侯的问题,因为这其中牵扯到一个三教签约封神榜的问题,到时候,即便是子辛不愿意,西伯侯也会被因势利导的彻底反叛大商,更何况子辛本身就想要解决商王朝的心腹之患,完成诸侯分封制向中央王朝集权制的转变。
当然,这其中最主要的威胁还是因为封神的存在,子辛但凡不想被人颠覆王朝最终自焚而死留下千古骂名,他就必须要以胜利者的身份解决这一切。
如果可以,子辛恨不得当场诛杀西伯侯姬昌,可是子辛又不能这么做,因为历史告诉他,杀一个诸侯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问题变的更复杂,比如杀了西伯侯还有伯邑考,杀了伯邑考还有姬发,杀了姬发还有姬昌其余九十多个儿子,这个老东西实在是太能生了,即便是把姬昌近百个儿子杀一遍,还有封神的存在,彼时人阐两教乱入,总会把西岐再次扶持起来的。
如此可以说封神不除万事皆休,子辛只能压制杀意,等待良机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些问题。
当然,子辛的内心里其实早已经有了谋划,虽然此时不能有太多的动作,可是他却可以趁着此次太子晋位大典的机会为日后解决四大诸侯以及八百小诸侯的问题打下埋伏,这样一来,日后一旦动手,他的先手将会给子辛和大商王朝带来绝对的便利。
这些念头在心中转过,子辛暗自道:“不急,不着急,既然孤王穿越而来,那么大商就出现了转机,一切且待太子册封大典。”
把一切在脑海里过了一边,子辛的心神平静了下来,甚至于面对走来的四大诸侯,子辛还很轻松的冲他们微笑,而且,在接触中,子辛的态度极为温和亲近,好似对四大诸侯没有一点戒心一般。
从彼此的交谈和介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886272_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