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4上圆柱形大坑所在的区域明显发生过激烈战斗。
陆离比较了君临恒星系内几颗行星上的战场,认定地面上那一道道划痕是能量武器留下的痕迹。
圆柱形大坑在这之中非常显眼。
与大坑交汇的几道能量弹痕在坑壁上有与之对应的裂缝。
但弹痕对应位置的坑底却非常平整。
陆离由此判断:大坑是在战斗结束之后形成的。
至于形成大坑的原因,陆离想不出答案。
科考船在大坑的边缘附近仔细检查了很久,这次没有发现外星建筑的痕迹。
大坑周围的战场遗址中也没能找到人造物品的残骸。
可能是有人专门打扫过战场。
科考船对致远4的考察结果显示:致远4上有具备开发价值的金属资源。
预计日产量500单位。
系统推荐的资源采集站建造位置正是那座圆柱形大坑的坑底。
陆离的战机群降低高度,对大坑附近区域进行侦察。
这里的地貌太过复杂,可供隐藏和发动偷袭的位置太多了。
轩辕号则一直停留在致远4的大气层之外。
泰坦战舰此时最重要的任务是预防可能来自恒星方向的敌人。
虽然此时致远4上资源采集站的施工区域正好面向恒星,轩辕号在那里也可以保持对恒星方向的侦测。
但大气层会对轩辕号的光学探测设备造成干扰,让陆离舰队本就处于劣势的“视力”进一步下降。
所以只要地面的形势不是特别紧张,陆离就不会把轩辕号派进大气层。
无法在大气层内执行任务的伞式无人机被陆离放在了致远4背阳的一面,用来监视危险性相对较低的恒星系外层方向。
……
经过仔细探察之后,战机没有在致远4上发现敌人的踪迹。
工程船降落到圆柱形大坑的坑底,开始建造资源采集站。
整个施工过程中,战机群一直保持着对地表的高强度监视。
直到工程船施工结束,致远4上也没有见到敌人。
陆离依旧决定留下一架四翼战机看守新建立的资源采集站。
同时,陆离还命令致远4的资源采集站在采集到金属资源后优先生产20台蜘蛛机器人。
陆离会把这些蜘蛛机器人部署到资源采集站周围,作为地面防御部队使用。
习惯了君临恒星系内每个资源采集点都要武力占领的陆离,对这种无人看守的资源有些不适应。
……
兵不血刃地占领致远4后,陆离的舰队继续向致远星内层推进。
陆离考虑良久,最终决定将致远4上的发现通报给其他领主。
他写了一小段文字,配上几张战场和大坑的照片,发到了简讯板上。
……
陆离之后在致远恒星系内的行动出乎预料地顺利。
虽然不像在君临恒星系时那样迅捷,但全程都没有遇到实质阻碍。
在致远3和致远2上,陆离依旧没有发现敌人。
致远3上未发现具备开发价值的资源,致远2上有预计日产量400单位的金属。
占领致远恒星系的全部三颗行星后,系统提示陆离成功占领了第二个恒星系。
谨慎的陆离命令轩辕号环绕致远星飞行,从恒星系内部向外做反向侦察。
再次确认恒星系内没有敌人后,陆离让自己的泰坦战舰留在了一条近距离绕恒星轨道上。
陆离为轩辕号选择的这个待机位置有利有弊:位于内层、背靠恒星,虽然可以让轩辕号在侦察中处于有利位置,但想要紧急增援位于日球层顶的“致远-君临跃迁区”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不过经历了前面紧张的推进后,把主力舰留在恒星系内层让陆离更有安全感。
……
布置好自己的主力舰后,陆离开始思考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陆离的“中级太空站”可升级为“高级太空站”,但升级需要消耗15000单位金属和5000单位晶体。
陆离占领致远恒星系后,金属的日产量接近2300单位,晶体产量没有增加,依旧是日产600单位。
想升级还要等上几天。
至于舰队扩充,陆离发现系统提供的“建造点”有点太少了。
每天10个建造点,造一条护卫舰要攒十天。
而建造护卫舰的金属和晶体资源其实只相当于陆离一天的产量。
就算是运气不太好的领主,最多两天资源也存够了。
除非未来某次建筑升级后建造点会有大幅度提升,否则生产力和资源采集量会越来越不成比例。
生产力不足,大量资源无法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074362_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