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这群文官能不能学点好……
苏牧收敛思绪,敲了敲桌子,不打算绕弯子,直接了当地问:“给我讲讲文教体系的情况。”
朱太尉对这个要求并不意外,略加思索便说道:
“文教以儒门为根基,据传所有的修行纲领在一句话里,这句话便是——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特么的是一句话?你给我翻回去向中间那个句号道歉啊……苏牧干笑着给朱太尉挑了个大拇指,心说不愧是三公之一,当领导的人。
每次只要领导说,我简单讲两句。
那基本上一个小时就没了。
明明一点营养含量都没有,就特么瞎扯淡,偏偏你还不能去尿尿,因为大概率事后还得写心得体会。
上学的时候,苏牧深受其困。
朱太尉以为苏牧是在夸自己,笑着颔首,假模假式地去捋胡子,才发现,哦,我没有蓄山羊须。
于是搓了一把雪白的胡茬。
“这话广为传颂,文官们拿来做立身的座右铭,小孩子也能随口成诵。”朱太尉解释了一句。
“真的?”
这个世界的小学生,命也这么苦的么……苏牧听了,看看在边上看热闹的李广,“老李,背来听听?”
李广风霜满面的老脸难为情地褶起,缓缓扭过脑袋,半张着嘴,拖长调子:
“啊?”
表示自己没听清。
他一个带兵的,背这些作甚?
拿去战场上碎碎念,好烦死敌人?
朱太尉顿时感觉到非常尴尬,有些后悔和李广同时来拜访苏牧。
心里嘀咕,现在说不认识这个老鬼,不晓得来不来得及。
连忙用话盖过尴尬,说道:
“文教体系自格物开始,对应兵家的炼血,接下来致知,对应炼精。
“然后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局不小嘛……苏牧迅速将兵家体系和文教体系对应起来。
格物对应炼血、致知对应炼精、修身对应炼气、齐家对应炼神。
接下来,治国便相当于化虚。
以及可能的最后一步,平天下对应的合道。
我依稀记得,贪狼体系第六境是乱神……但是卢云语焉不详,并没有提供前后的境界。
这就很麻烦,贪狼对应不到这两个体系里面……
苏牧暂时把这一点抛到脑后,不去纠结。
“文死谏……或者说,太庙之前的谏战,是某一个境界的能力,还是复苏文教的条件?”
这下就连朱太尉都显露迷茫的神色,摇了摇头,坦白地回答说:“不知道。”
“谁知道?”
“也许文教的高层知道。”
“高层是谁?”
“不知道……许是丞相,说不准。”
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还当兵的,就这么做的情报工作?苏牧表现出嫌弃的表情,鄙视之意溢于言表。
见到这个模样,朱太尉反而哈哈大笑。
因为这说明,双方的关系从最开始客套化的礼貌,略有拉进,起码不会生份地继续打官腔。
便知道自己透露的这些底,发挥出来应有的价值。
“苏大人身负兵家传承,军功震天,必定会成为文教兴起的绊脚石,不可不防啊。”
朱太尉这句话说的全部发自真心,苏牧拱一拱手,好意心领了。
默默想,我防谁去……虚空打拳么?
就现在的状况看来,文教的手段还局限在试探的范畴之内。
短期而言,难成气候。
但是对儒家传承心知肚明的苏牧明白,这一支如果做大,那么轻易便不会让出位置。
对于儒家,苏牧观感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
生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视野开阔,思路通达,只要于国有利的就是好思想。
但这不代表说,对方如果想要针对自己,他还会说家国天下为先,忍气吞声。
我只管苟着种我的田,顺便把实力推到化虚,这样才有面对攻讦的底气……苏牧心思飞转,打定主意。
“太庙之问若是到此为止,那么刚才说的少府监一事,苏大人作何考虑?”
朱太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绕了一大圈,旧事重提。
苏牧叹一口气,眯起睿智的双眼,短暂思考。
以他现在掌握的技术、资源,想要苟着种田,少府下辖的冶炼、铸锻、营造等衙门,是避也避不过的。
墨无暇、褚清雨两个人想要一展身手,就需要有一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