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分队,实施频道入侵。”
“六四沟(649)烟雾弹准备。”
“两翼狙击手,盯紧九连指挥坦,优先射杀指挥官、士官。”
“突击手,配合攻击。”
“电子分队收到!”
“烟雾组收到!
“01狙击手收到。”
“02狙击手收到。”
“.......”
一分钟后。
红刀特大的电子分队通报,顺利侵入九连手台、车载电台频道。
2001年和2021的基层战斗单位区别很大。
二十年后,野战陆军已经完成合成化、模块化。
营级战术指挥部,设有独立电子作战单元,可以保证其它主战分队,在频谱辐射范围内的电磁权。
但现在,基层连队电磁权为零。
归根结底,这一场伏击,红刀采取浑水摸鱼火中取栗的战术:本质上,还是在利用信息化装备对制息权的绝对控制力,完成打击九连制造混乱的战术目的。
砰!
砰!
砰!
烟幕弹组收到电子分队屏蔽通讯的消息后,发弹小组立刻连续打出数十颗烟雾弹,外型和手雷造型差不多的特种弹药,嗖嗖嗖砸向九连车队。
不一会,由4辆坦克+6辆装甲车+3台142军车,构成的长达两百米队伍被烟雾彻底笼罩。
“突击小组,上。”
分布在不同位置的突击小组特种兵,鬼魅一样,在树林里移动,快速抵近。
不得不说九连战斗素养也很高,反应非常快。
第一时间,各车组的车载机枪射手,本能地对道路两翼,进行机枪火力压制。
但这毫无意义。
演习筹划了一个月。
红刀指挥官袁恒早把路线吃的极透。
部署力量,计算到了单兵单位。
此刻,A分队每个队员潜伏的位置都大有讲究,要么,在可以遮挡身体的掩体后,要么,在视界观察死角。
而突击小组,更是利用雷区和九连313混编机动特点,埋伏在尾翼方向,机枪子弹,很难打到。
而这精心计算的兵力部署,也是红刀在一开始躲过九连坦克车载红外侦察的重大原因。
当然,九连在排雷之前,不是没有派士兵沿着道路搜索,进行基本火力试探。
然而可惜的是,三班长何伟带着江大力几个兵,从袁恒脑袋上踩过去了,愣是没发现脚下潜伏的特种兵少校。
袁恒当时真想提醒:九连小兄弟们,密林搜索吧,最好还是换双解放鞋,战斗靴无法真实反馈脚下触感发生的细微变化。
另外,夜间搜索,打两颗烛度800的信号弹,比夜视仪靠谱。
哒哒哒!
哒哒哒!
狂奔的突击组特种兵点射,子弹精确射杀从142军车上跳下来的士兵。
另一面。
九连一排长张扬身子大吼。
“启动备用组织方案,全体都有,灯语代替通讯链。”
嚯!灯语?
袁恒闻言眼睛一亮,九连牛批,这都能想到办法。
众所周知,常规军事通讯方式有两种:电子通讯化/可视化。
第一种也就是目前主流:包括手台、车载电台、电报机、传真机等等,传输距离广阔。
第二种,可视化通信,包括手语、旗语,如果往前退几百年——狼烟,这些手段对距离要求很高,毕竟远了就看不见了。
当然,还有第三种更小众的,用号声做命令与信息交换。
大家看抗日电视剧啥的,那个吹冲锋号,集体冲锋,实际上就是号语通讯组织运用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而号谱可以代表的命令多达上百套,不过随着科技发展,司号手这个兵种在1985年大裁军时候被淘汰了。
具体灯语,大车前灯与尾灯,按照固定格式频率,能代替许多常规命令。
此刻,从天空俯瞰,白雾覆盖的九连车队,大灯协调一致的闪烁:原地调头,后队变前队,撤出埋伏区。
命令一下。
轰隆隆!
坦克变速器做功,开始双流制动转向。
142军车,驾驶员和副驾驶钻进车底盘下面,用千金顶,顶住车身,使轮胎腾空,然后等会几个人一推,就可以完成车辆原地转向。
至于各车组机枪,和普通战士,则作为保护屏障,保护车队调头。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来源4:http://b.faloo.com/1019144_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