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全让一级士兵干了,十万名一级士兵,那也是十万张嘴啊,一天十万斤,十天百万斤,三十天就是三百万斤。
想想地瓜成长周期,夏天4个月左右,其他季节半个年,一年两熟。
地瓜成长期间,他的大军又得吃多少。
他的军队就是吃货。
如果非要南下,也不是不行的。
苏泷为下狠心,兑换新的士兵,组建新的军,然后每到一地,杀了当地士坤,看看这些家伙有没有粮仓,有就收了,然后再把抄家银子拿来去购买当地百姓的粮食,应该是非常满足的。
但杀士绅不是那么随便就能杀的。
能称为士绅,可不是所谓的土豪,有钱就是了。
是士族的士,乡绅的绅。
拥有功名在身或者当官可称士族。
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力可称为乡绅。
尤其是后者,自唐以后,皇权不下乡,乡里下基本都是由各乡里宗族管理,可以说是基层,某种意义上来说,乡绅是乡村社会的首领在相对稳定的封建统治秩序下,因为文盲率极高,乡村民众对朝廷政令及各种赋税的服从或抗争,都会首先反馈到乡绅那里,并听从乡绅的建议,争取乡绅的认同,再经乡绅向官府反映民意。在这个由下而上传递乡村民情民意的过程中,乡绅刻意塑造自己作为一方乡村zz首领的形象,有时甚至与乡民团结一体,充当乡民利益的保护人,或者说,他们是被乡民推出来的代言人。
因为比起官府,平民老百姓更愿意相信乡绅,因为乡坤是他们选出来,更是他们自己同宗人,虽然他们没得选。
还有在古时候,大家普遍都没有国的概念,但宗族观念极强,地域观念极强,不然历史上也不会出现那么多因为同乡结朋成党,异地党争的情况。
士坤作为两者的集合,他们影响力更强,可以说在皇权不下乡的时候,控制了整个社会基层,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基层有莫大影响力,从而对社会造成影响。
士绅很容易解决,杀了就是,但后面会产生什么后果,是值得令人顾虑,因为他们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乡民推出来的代表。
但不解决又不行,因为历史已经告诉苏泷为了。
这些士绅祸害无穷。
苏泷为觉得明朝灭亡,士绅要背百分之五十的锅,要不是这些家伙为了自己利益搞出各种党争,把整个上层建筑弄得需要乌烟瘴气,搞了几十年,把明朝几乎斗得几乎奄奄一息。
剩下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一给小冰河,另外四十九给崇祯,这个罕见的、同时把“与百姓关系”及“与官僚关系”两方面一起搞砸的君主,让大明彻底咽下最后一口气。
因为是汉家最后一个皇帝,所以崇祯悲壮被无限拨高,后世人都抱有同情心,但也不能掩饰他失败的另外一面,至少做个皇帝是失败的,虽然很勤奋,但这毕竟不是学习啊。
废厂卫,听信东林党人,听信就算了,竟然要听,那就好好听嘛,东林党提出的国策,你听了,也执行,可为什么又废了,要是觉得不行也就罢了,可为啥短短几年时间这样来回操作十几条?把国策当做开玩笑么?
还有崇祯皇帝权利是非常大的,明朝诸多皇帝,权利可以跟他太祖,成祖文皇帝相比了,可以说是乾纲独断了。
内阁首辅想换就换,十几年时间换了五十位首辅,各部尚书几乎是一年一个,朝廷重臣跟玩似的,边军大将各省巡抚想撤就撤,想杀就杀。
一面刻剥百姓,致天下民乱四起;一面残害官僚,致君臣离心。
如果真能做到爱民如子,大明是不会亡国的,把百姓当奴才,把大臣当猪狗,把女真当成单纯的野蛮人...
也不怪崇祯募捐银子希望让关宁铁骑前来救驾,大臣却争相推脱。
大明那时候在烂,也还不是无药可救的地步,就算没有救,也没有那么快亡。
最后士绅抛弃了大明,选择跟清庭合作,让清庭迅速占领了汉家山河。
只是这群士绅没想到的是,清庭直接把他们所有人当奴才,并且用八旗军事贵族政治与他们士绅抗衡。
来源4:http://b.faloo.com/793353_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