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循素来脾气急躁,他一向是口无遮拦的有什么说什么。
吏部尚书王直,慢慢起身,然后端起茶杯,送到陈循身边,对他说:“喝口茶,润润嗓子。”
陈循此时也觉得自己刚才的话有点多了,他刚好借着接茶水的机会,来平复心情。
“多谢王老尚书!”
关于王骥的身份,确实忌讳太多了。
用他吧,让人不放心,一个不留神就有可能导致内乱。
不用他吧,又确实错过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军。
“于牧有一言,也不知对错,还请郕王定夺明断。”
于牧这话是在进献计策,同时他把朱祁钰给搬出来,也是为了显示朱祁钰才是主导大局的存在。
朱祁钰看向于牧,然后对他摆了摆手。意思是让他接着说下去。
“对于此事,我们可以一分为二的看待。王骥是王骥,他手下的军队是大明的军队。”
能够进入内阁议事的,都是朝臣中的精英之辈。他们在听了于牧说的话以后,心中大致明白了。
于牧这是想把这是想把王骥和他的军队分隔开来。王骥可以不用,他手下的军队还是要调回京师参战的。
看到一众大臣明了的眼色,于牧接着往下说。
“最近的南方也不太平,自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能够统筹大局的大将坐镇。朝廷可以让王骥前往南京,负责编练南直隶的军士,以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至于原本的王骥旧部,朝廷再指派一位宿将前往接手。”
如今一众大臣,恨不得用手拍自己的脑门。
我靠!这么简单的问题,我怎么知道没有想到?
于牧的计策是可行的,是老成谋国。
众人忌惮的是王骥的身份,因为他是王震的手下。而王震,刚刚被朱祁钰下子抄家灭族了。
将王骥调往南京,这是对他明升暗降。
王骥离开了军队以后,也就成了没有牙齿得老虎。这样的王骥,并不可怕。
至于南直隶,一直都在朝廷掌控中。王骥到了那里以后,也掀不起什么水花。
如今大明还是人心尽在,对于朝廷的任命,王骥只能遵从,不可能敢公然抗命。
哪怕就算王骥有想法,他手下的将校也不会陪他干杀头的买卖
将王骥调离以后,朝廷再趁机指派新的将领前去,这样就可以牢牢的掌握控住这支军队的军权。
于牧说完了以后,对着朱祁钰拱手,说:“于牧不过一家之言,还有很多考虑不周的地方,到还请郕王殿下定夺!”
朱祁钰的眼睛在一众大臣身上扫过了一遍后,得到的都是肯定的回应。
朱祁钰不再犹豫,对着于牧点头称赞:“于牧的计策,完美的解决了困局。实在是两全其美!”
又是讨论了一会后,从各地调大军勤王的事情,都已得大体的商议妥当了。
吏部尚书王直,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以后,把他的疑惑对着众人讲了出来。
“这么多军队调来京师,他们相互之间不熟悉,又有着各自的实力情况。要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宿将出来,只怕会乱了阵脚。”
“本来张辅、朱勇、吴克忠等人,都是能够镇住场子的。只是这些军中宿将,都死在了土木堡。也不知道,还有谁能当此大任?”
内阁学士陈循,他在想了一会后,说了了自己的主意。
“宣府总兵杨洪,正统第一名将。他常年镇守边疆,可谓是是一员虎将。以他的资历和威望,可以让军中将领心悦诚服。”
朱祁钰确实脸上有些担心的说:“杨洪是永乐朝的旧人,他已经六七十岁了。他来主军,只怕不太稳妥。”
这是朱祁钰第一次显示他的军事智慧,他的看法也是没错的。
杨洪年事已高,精力必定大不如前。
由杨红来统筹整个京师防御体系,只怕他会感到力不从心。
因为这份工作的强度实在太高了,不是一个垂垂老矣的人能够吃得消的。只有人在当打之年的武将,才能够胜任这份重担。
一众大臣又沉默了,他们一时半会也没了合适的人选。
如今明朝的困境,都拜“大明战神”朱祁镇所赐。
要不是他胡作非为,那些德高望重、能征善战的将领们,又怎么会葬身在瓦剌的铁蹄之下?
“总览全局的人选,我们可以稍后再来商议。我们可以慢慢想,这事也是急不得的,必须稳妥为上。”
于牧停顿了一下,接着往下说。
“京军三大营覆灭,还是先想想新的领兵将领的人选。”
于谦略略欠身,然后说出了他多日的谋划。
“神机营,可派驸马焦敬统带。三千营,可派忻城伯赵荣统带。至于五军营,乃是京军根本。非有精通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051977_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