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已经安歇了,我们真的要这时候去?”
小太监的话,一下子就让金英的火气上来了。
“叫你去,你就去。哪里来的那多废话!”
“不知道轻重的东西!皇帝就是你我这些阉人的天,现在皇帝成为帝国俘虏,就是天塌了!”
金英几乎是咆哮着大吼。
皇城,是帝王日常起居和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
无论是建筑的布局,还是人事的规矩,都是一丝不苟,处处都透露出皇家的尊严。
夜晚的皇城,宵禁比外城更加的严格。
除了值班的内侍宫娥以外,就只有巡夜的禁军将士。任何人要是在深夜乱跑,那轻者屁股挨板子,重者可要掉脑袋的。
金英和小太监的脚步声,在深夜的皇城格外引人注目。
他们一路行来,也曾遇到巡夜禁军的阻拦。只是因为金英位高权重,加上金英说有要事在身,所遇到禁军无一不是立刻放行。
金英终究年纪有些大了,一路的小跑,让他很快就气喘吁吁。
小太监接连惹了金英生气,他一直都在想着怎么弥补自己的过失。
看到自家老祖宗累了,小太监机灵的连忙上去搀扶。
……
前方的皇宫里,突然露出了些许的光亮,这和周围黑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透着亮光的宫殿,正是皇太后孙氏的寝宫,慈宁宫。
皇太后,皇帝的母亲,一国的主母。
皇太后如此地位尊崇,服侍她的内侍宫娥自不可少。下人每晚都有人值班,以备随时所需。
一处宫殿内,一个气质雍容华贵的中年妇人正两眼垂泪的端坐在椅子上面。
这个妇人,就是就是皇帝朱祁镇的生女母,大明皇太后孙氏。
孙太后并不是《大明风华》里面那个临危不惧、处事果断的孙若微。
相反,这个孙太后其实是个没有多少心机和手段的女人。
孙太后的婆婆张太后,那可是是个强势的人物。
张太后在靖康之役中,帮着她老公镇守大本营北平。
当朱棣对太子不满的时候,又是张太后一直鼓励着太子朱高煦(后来的仁宗)。
就算是后来王振想要专权,张太后直接让几个宫女教训了王振一次,吓得王振只好夹起尾巴做人。
无论是当妃子、还是皇后、还是皇太后,孙氏一直都被她婆婆张太后压得死死的。
好不容易等到婆婆去世,孙太后终于可以一言九鼎了,谁知道半路又杀出一个王振。
论亲疏关系,王振和皇帝的感情,明显比孙氏和儿子的关系要好。
几十年被人压制的宫廷岁月,让孙太后对于朝政,几乎没什么影响力。
孙太后对权力和谋略,本身也没什么兴趣和手段。
就是这样一个佛系的孙太后,正常情况下,在史书中不会留下什么大的篇幅。
但是,上天和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土木堡巨变,一下子把孙太后从深宫推到了朝廷,她成了大明的主心骨,成了能够左右历史走向的人物。
被人从睡梦中唤醒,在得知大明兵败土木堡、儿子被敌人俘虏的消息后,孙太后几乎站立不稳。
老太监金英眼疾手快,扶住了孙太后。
“太后,小心!”
“我的儿啊,你怎么就不听我的呢。我早就叫你不要去打仗,你非要去!”
孙太后昏花的眼中,溢出了眼泪。
孙太后只有一个儿子,如今这个儿子成了敌人的俘虏。
做母亲的担心自己的儿子,人之常情。
“百官都劝你不要去,可是你非要听王振蛊惑。”
孙太后又埋怨起了她的儿子。
“王振呢?本宫要将他碎尸万段!”
孙太后这个时候怒火攻心,她满眼都是对王振的仇恨。
从悲伤到埋怨、再到愤怒,孙太后把一个母亲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启禀皇太后,王振那厮已经死在了土木堡的乱军之中。”
金英把他知道的消息,告诉了孙太后。
虽然脸上悲切,可是说到王振的时候,金英心里是开心的。
本来司礼监首领太监的位置,应该是金英的。哪知道王振仗着朱祁镇的宠爱,后来居上的抢了过去。
以前碍于朱祁镇在,金英不敢多言。
如今王振自己作死,司礼监第一人又非金英莫属了!
“太后您要保重身体,大明还要靠您出来主持大局。”
金英在孙太后的情绪稳定了一点后,开始劝她振作。
“我只是一个妇道人家,又没有处理国事的经验。大明这一片天,只怕不是我能扛得起来的。”<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051977_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