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又是半月过去,时已深秋,温度日日见凉,红红的太阳在碧空中高悬,下午的秋风吹过书院中长满枯黄秋叶的树梢,月中时分又到了书院休沐的时候。
前些日子,张百万和张籍约好去放假时到张家的书铺去看看找些时文册子,这不,张百万早已在张籍的寝舍外等候,寝舍内只张籍一人,舍友冀永贞回家,容修明和郑茂文去集市买东西。张籍稍作收拾,便和张百万出了清渊书院。
距离上次书院放假有一个月了,书院的放假制度让张籍想起了后世的寄宿制学校,与此类似都是每月休息一次。久在书院中,不闻城中事,到了街面上张籍和张百万两人都有些重见天日之感。
张家的书铺离清渊书院不远,就在鳌头矶附近,故而张百万也没叫自家的马车来,两人出了书院牌坊向东走半里地左右,过月径桥,朝着鳌头矶方向走去。
清渊书院和鳌头矶附近乃城中文教中心,都是繁华之地,此处寸土寸金,一路上街道两边民宅商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胡同口、弄堂边小市民做点小买卖,道路两旁大店家经营着商铺酒肆,行人游客来往络绎不绝,桥头附近还有杂耍表演,民居和商业自然融合,一片盛世繁华景象。
当然这座城市和这个时代大多数地方一样,也并非什么世外桃源,业已深秋临近严冬,街面上也见到衣衫褴褛,单薄瘦弱的人,有的是运河船工,有的是码头苦力,有的是城外菜农,有的是走街串巷的货郎,还有的是无业贫民……
道路边上不时能看见端着破碗讨饭讨钱的乞丐,当然即便是现代社会也有大量流浪乞讨人员,也设有收容遣送站这样的机构,后世都不能消除乞丐遑论几百年前的大明了。
对这些城市中的角落,这些被遗忘的人,张百万对此视而不见,只是将注意力放在杂耍卖艺人身上和商铺酒肆上,或许这就是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视角吧。
匆匆几瞥,张籍感叹一声也无暇伤春悲秋,世道如此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路漫漫其修远兮,自己第一步还没做好。
鳌头矶是张家的产业,在这里北边街旁有一商铺,到了跟前就听张百万说道:“到了,老弟就是这里。”
张籍驻足一看,这一排都是二层的商铺,白墙青砖黑瓦,飞檐向前伸出,门上的额枋处挂着一牌匾,从古拙的隶书写着四个大字“张氏书坊”。
街上虽然游人来往如织,客商奔波不停,但这处书坊却门庭冷落,不见客人。
“走,到里面去看看。”张百万见张籍停足不前于是招呼道。
张籍应了一声,跟着张百万便走进了书坊,堂内没有客人,只有一个掌柜和一个伙计百无聊赖的坐在柜台后,见到东家张百万到来,顿时来了精神,掌柜快步走上前来陪着笑脸相迎,边走边道:“少爷今天到书坊有事?有什么事吩咐一声即可,我这也没什么准备,刘三快去沏茶。”
“王掌柜,这书坊生意冷清也没什么人,怪不得那日有人提起要把这书坊给关了换成酒楼。”张百万想是对这惨淡的书坊生意没什么好感,有些不耐烦的道:“没什么须要准备的,我今天是和张老弟前来找几本书,无甚大事。”
“哎呦,我的大少爷,你可要在老爷面前美言几句啊,这书坊做了这么多年,怎么能说关就关啊,再给我一段时间我一定能让书坊生意好起来……”书坊的王掌柜连忙解释道。能做到掌柜这一步的都是人精,东家可以这么说随口一说,王掌柜可不能就这么一听,这语气里的不满任谁都听得出来。
“上次你也是这么说的。”张百万不客气的回道,“算了,不说这个,我和张老弟去后面找书。”
“要不要小老儿跟着……”王掌柜态度谦卑,急着想做些什么挽回点印象分。
“不用了,我都知道在哪,你在前面支应着吧。”说完,张百万不在理会王掌柜,知会一声张籍向柜台后面走去。
张籍跟在张百万身后,看向这放书的所在,入目的是一排排桐油刷漆的木质书架,上面摆满了书本,走在书架之间书香浓郁,墨气芬芳。
书本分类放置,有天文历史地理杂学类,有戏曲杂文话本小说,也有读书人常用的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类,这些书本占去了房间的十之七八。
最后张百万停在一个角落中的书架上,上面放着寥寥几册书,“这时文小录都在这了。”张百万伸手拿了一本递给张籍道。
读书人中迫切需要的这些书就再张氏书坊中占据这么小的位置,张籍似乎有些明白为什么这里生意不好了,接过书本一看,封皮上写着《成化十三年文府小录》,喔,张籍晒然一笑,成化年间的集子,这有些年头不能算时文当是称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