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李中易请王中英吃了顿便饭。桌上的菜肴,照例是四个冷碟,四个热菜,外加一味香菇肉片粉丝鸡汤,酒依然是李家自酿的“精酿状元红”。
王中英从小不喜读书,恰好,李中易也是个没读过四书五经的“半文盲”,于是,食无语的士大夫准备,被彻底抛到了脑后。
席间,经过闲谈,李中易了解到,王中英的母亲,其实是魏王符彦卿目前唯一在世的亲妹妹,而且王中英乃是家中独子。
这么说来,符彦卿派唯一的亲外甥,远至相州亲迎李中易这个宰相,倒也算是比较看重了。
王中英的父亲,王盛和,是前唐庄宗时的进士,目前在符彦卿的麾下,就任大名府司马。
由于符彦卿本人兼着知大名府事,所以,王盛和这个一府司马,其地位相当于符家手下的首席文官。
大周太祖立国之后,以开封府为都城,号为东京,又称汴梁。同时,以洛阳为西京,大名府为北京。
因为,大名府肩负着,抵御契丹人南侵的河北枢纽的重任,其地位犹在西京洛阳之上。
符彦卿不仅是天雄军节度使兼大名府尹,更是两任皇后的亲爹,当今皇太子的亲外祖,他这个北地大军阀,在当今的朝局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中易喝了口酒,笑问王中英:“吾弟如今在何处高就?”
王中英面现惭色,小声答道:“小弟读书无成,习武怕苦,一直跟在家舅大管事的身旁,学习打理贱商之业。”
李中易微微一笑,这个王中英还真是个妙人儿呀,这孩子倒也有趣得紧。
一般的纨绔子弟,如果有王中英这么扎实的背景,那尾巴早就翘到了天上,哪有这么谦逊和实诚?
当然了。也许是符昭信以前漏过李中易的底细,让王中英知道他李某人,最喜欢“精明的老实人”。
所谓精明,自然是指为人不愚腐。知道变通。所谓老实人,那是对值得交往的人物,以诚相待。
林子大了,啥鸟都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可能对谁都讲真话!
“呵呵,钱是王八蛋,可是,没钱的比王八蛋还不如。致远老弟,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李中易翘起嘴角,待王中英比此前更是亲近了几分。
这年头,士农工商,天子所抚的这四民之中,尤以贱商的地位最低。
举凡士大夫。或是达官贵人之家,绝大部分都不会安排自家的嫡系子弟经商。
可是,王盛和这个前唐的进士,居然允许自己的儿子从商,别的且不提,单论这份胸襟,就值得钦佩。
王中英张大了嘴巴,呆呆的望着李中易,他的脑子很有些转不过弯来。
王盛和一直对王中英耳提面命,天下日益太平。这承平日久,就越是读书人的天下。
并且,当今朝廷的政事堂里边,且不提李谷、王溥和魏仁浦。这三位进士宰相,就连首相范质也是进士出身。
读书确实很重要,可惜的是,王中英除了识得许多字之外,四书和五经,竟是九窍只通了两窍。
王盛和为了逼迫王中英读书通经。气急之时,甚至打断了十几条木棍,却也无济于事,他只得做罢。
如今,李中易这个当朝八相之一的年轻宰相,竟然十分认同王中英的经商之举,岂能不令他万分惊诧?
“兄长您……”王忠英猛一拍额头,怪叫道,“逍遥津,我竟然忘记了名震海内的逍遥津集市,该打,实在是该打。”
李中易到了大周之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亲手建起了逍遥津集市,这只源源不断产下“金蛋”的金母鸡。
由于李中易很久没有亲自插手过商贾之事,王中英竟然一时没有想起来,坐在他面前的,不仅是当朝宰相,更是集商贾之大成的一代商业宗师。
有了共同的经商语言,王中英原本的假客气,倒成了真亲热,他像个好奇宝宝一般,缠着李中易问东问西。
李中易本就是个另类,他非但不轻视商人,反而觉得全民经商,整个国家才是真正的有前途。
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农耕民族之所以始终逃不过“治乱循环”,核心问题不仅仅是土地兼并,更重要的是,因太平时间过久,膨胀到严重过剩的无地农民,他们的就业问题。
没错,就是就业问题,这一直是缠绕在历代统治者心目之中,最大的问题。
在大工业时代之前,小农经济的模式,不可能维持太久,就会因为人口爆炸,权贵们的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