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柴宗训病情的一天天好转,立储大典正式紧锣密鼓的展开,整个朝廷都沉浸在了喜庆的气氛之中。
可是,就在这时,六百里加急军报,从边关风驰电掣一般,送进了开封城。
今年的七月,契丹人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内乱:政事令耶律寿远和太保肖阿不,联合谋反。
因为事机不密,最终,耶律寿远和肖阿不,双双被杀,谋反失败。
契丹人如今的皇帝,耶律璟,小字述律,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子。因其不理朝政,每天除了饮酒作乐,就是呼呼大睡,契丹人就给他取了个绰号——“睡皇”。
为了避开信祖郭璟的庙讳,大周一直称耶律璟,为耶律明。
刚刚平息过叛乱的耶律明,还没过上几天安稳的大好日子,就在半个多月前,耶律李胡的儿子,耶律喜隐竟然公开谋反,
耶律李胡,出身异常显赫,他是耶律阿保机的第三子,生母是应天皇后,述律平。
论及家族辈份,耶律李胡是耶律明正儿八经的叔父,耶律喜隐则是耶律明的堂兄。
耶律明虽然不理朝政,对于谋反这等要命的大事,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得到耶律喜隐造反的消息之后,耶律明当即决定御驾亲征,亲自率领最精锐的五万“皮室军”和“属珊军”,同时召集各部落夷离堇的头下军州之兵,一起前去平叛。
这么一来。契丹人占据的燕云地区,也就变得异常空虚。柴荣北伐的大好时机,终于到了!
“契丹人的皮室军,立于耶律阿保机之时,兴于耶律德光登位之后。如今的皮室军,共分为五军,左、右、南、北以及黄皮室军,共计三万精骑,皆披重甲。少则三马一兵,多则五马一兵,行动异常迅速。”
文德殿内,宰执和枢使们全都在场,枢密使王溥手捧着密卷,详细的解释着契丹人的内情。
“至于属珊军,则是应天皇后述律平所立。经过数朝之后,如今,大约两万精锐。其部属,皆是从蕃汉之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猛士……”
按照周制,李中易这个参知政事。位列于政事堂的相公们之后,却和枢密使王溥并驾齐驱,地位高于诸位枢密副使。
所以,李中易就坐在王溥的身旁,王溥所说的每一个字。他自然听得一清二楚。
李中易微微的眯起两眼,心想。如此的大好时机,柴荣如果不趁机出兵北伐,收复汉家故地,那他就不是柴荣了。
问题是,柴荣会带谁出征呢?
殿前副都点检,赵元朗,如今实质上的大周武将之首,肯定要跟着一起去的。
义社十兄弟,还会有哪些人,跟着柴荣北伐,这才是李中易最关心的问题。
尤其是,赵元朗最亲近的兄弟,殿前都虞候石守信。
当年,柴荣驾崩不久,赵老二陈桥兵变的时候,胁迫的主要是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韩通的兵马。
这也是,韩通欲图反击叛乱,却在仓促之间,没召集到多少兵马的重要因素。
然而,负责打开开封城门,放赵元朗的叛军入京的最重要功臣,正是石守信。
以前,李中易只是空读史书,并不知陈桥兵变的奥妙。现在,他早已明白,如果不是内外勾结,没有携带大型攻城器械的赵元朗,短期内绝无可能拿下城高池深的开封城。
兵权,只要一想到这两个字,李中易顿觉一阵头疼。
枪杆子里出政权,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莫不同理!
李中易如今的地位,虽然远高于赵元朗,只可惜,手中却无实际的兵权。
京师厢军左右厢,人数虽有数万人,可是,李中易心里却异常明白,这些几乎不参与训练,主业是替权贵之家打杂的所谓军队,除了欺负欺负老百姓之外,其战力虚弱无比,根本难堪一战。
开封城的兵权,牵扯甚大。在柴荣的眼皮子底下,李中易即使精通练兵之法,却没胆子,把京师厢军整顿成为虎狼之师。
等王溥介绍完契丹人的军情之后,柴荣扬起下巴,淡淡的问范质:“范卿,军资军械,粮食马匹,准备得如何了?”
范质起身拱手,说:“粮草无虞……战马略少,骑军训练的时间甚短,恐怕难堪一战。”
李中易从范质说话的口气之中,察觉到,这位首相的字里行间皆有鼓励出征的意涵,显然,他应该事先和柴荣达成了共识。
按照李中易的理解,首相和今上穿上了同一条裤子,旁人再怎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