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后,辰时。
一匹快马从长安城外急奔入城,马上之人风尘仆仆,似乎是连夜奔来。
守城士兵见快马赶到,正要横兵阻止,只见那人从腰间抽出一柄小旗帜,高喝道:“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令旗在手任何人不得阻挡,火速闪开!”
守城士兵立刻指挥百信让道,一人一马如同离弦之箭,直冲着皇宫奔去。
半刻钟后,书房之中。
“啪”一声,李世民手中木牌掉落在地上,满脸铁青,还带着一些难以置信之色:“这……这怎么可能!”
“这怎么可能!”
长孙无忌惊诧的说道:“陛下,怎么了?”
“陛下?”
李世民没有说话,只是怔怔的看着地上木牌。
长孙无忌见状,立即捡起木牌一看,顿时瞳孔猛地收缩,倒吸一口凉气。
“嘶……三地蝗灾,恐怕十六个州府均受波及,蝗灾一起,方圆千里均会被啃噬的一片空白,这……怎么会这样啊!”
长孙无忌话音刚落,耳边就传来李世民嘶哑的声音。
“来人!快传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火速前来议事,快!”
李世民面色苍白,神色慌张的大喊。
传令官是连跪带爬的跑出书房,飞速赶往房玄龄等人的府中。
一刻钟未到,房玄龄一行人快步奔至御书房,几人见李世民面色凝重,纷纷问道:“不知陛下召臣等前来,有何要事商议?”
李世民捏了捏眉心,将木牌递给房玄龄:“你自己看看吧!”
房玄龄颤颤巍巍接过木牌,给其他人读到:“河南道,河东道,山南道三地蝗灾,灾情直逼都城,此信务必火速递往长安!”
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贞观二年一场蝗灾,三年一场蝗灾,四年看着都要到年底了,又来一场蝗灾,不但是在场几位臣子,就连李世民本人也没有想到。
杜如晦嗓子都有些发颤:“陛下,以臣之见,应当通知各地大小官员,三日后朝会五品以上全部上朝,就针对这蝗灾议事。”
“议事议事!等到上朝之日,天下百姓不知又有多少丧命!”李世民无奈摊手:“二年三年连年蝗灾,大唐元气还未完全恢复,禁不起这么折腾了。朕希望在座各位能尽快想到办法,快速控制灾情。在拖下去,恐怕大唐就要完了!”
“禀陛下,前年蝗灾,所用溺稻尚有余,不如先行布置与长安城外的大小田地,以备蝗灾袭入长安城内。”房玄龄当年可是亲自在跟李世民治理蝗灾,自然还是有所了解。
“那好,就依你所说,迅速安排人手,处理灾情。”忽然李世民又摇了摇头:“仅仅是溺稻,虽然能暂时遏制蝗灾蔓延,时间一长,蝗虫依然会涌入城内,更何况,如今正值秋收,如不能快速制止灾情蔓延,今年的收成又要大打折扣。”
“朕要的不但是能制止灾情入城,更要想办法能够拯救灾区的百姓!百姓有难,朕作为一国之君,怎能袖手旁观。连年灾害,大唐已经元气大伤,因灾害丧命的百姓恐百万计。一国之本乃是平民,如果朕连平民都保不住,要着帝位又有何用!”李世民抬头看向众人,脸色很是难看:“诸位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吗?”
溺稻,就是用人尿泡烂的稻草,虽然可以吸引蝗虫,暂时遏制蝗灾的蔓延速度,但治标不治本,面对庞大的数量,根本拖不了多少时间。
“陛下息怒,朕也有一法。”房玄龄抬头看了一眼李世民,见李世民默许,随后想了想自己脑子里的资料回道:“日燃浓烟,夜焚干草。这时古时的处理方法,虽说都是些老办法,能治一些就多治一些。”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你们说的这些朕都知道,可是治标不治本,少则数月,多则一年,根本不能快速处理掉这蝗灾。如今正值秋收,若是等上数月时间,田间地头粮食都被吃光了,到时候又要重现饿殍遍野的惨相。”
李世民见众人没有其他话要在讲,最终瘫坐在桌前,无力的吩咐道:“就依尔等之计,尽快在长安城外用尽一切方法,治理灾情!”
“如今国库空虚,即便是大开粮仓,能救治的百姓也不过屈指而数,若朕因玄武门夺位有错,大可降罪与朕,黎民无罪,怎能灾祸连年,害于百姓啊!”李世民胸口一阵绞痛,一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史书上留个好名声的李世民,此时也是无计可施。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连年的蝗灾旱灾,早已经搞得李世民精疲力尽,若是再这样下去,百姓只会因天灾而指责当朝天子,自然会遭到后人唾骂。
长孙无忌无奈叹道:“无论乱世盛世,无论哪朝帝王,也均受过各种灾害。陛下不必谴责自身,以臣之见,在这种关头,陛下正应该保重龙体。天下百姓受灾,唯一能指望的,可是陛下您啊!”
“唉,朕自然知道,只有朕才能以最快速度调动人力物力,处理灾害。可是如今我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966831_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