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寿随便翻了几页,上面用俊秀的楷书写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看了几句,林寿就捂着脑袋开始犯晕,这尼玛写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不懂啊……
看林寿捂着脑袋,林婉儿误以为这是因为自己多骂了两句生气了,不由得更加气呼呼地说道:“你,你,你,我不就多说了你两句嘛,你就生气了,让你不该去百花楼还是害你啊,你知不知道,今年的秋闱马上就要到了!”
听到“秋闱”这个字眼,林寿一下子抬起头来,吃惊道:“秋闱?啥时候秋闱?”
林婉儿皱眉道:“哥,你让百花楼里的翠屏迷傻了吧,今年八月就是三年一次的秋闱了啊,妹子可还记得,当年府试时你没能考中院首可是恼怒的不得了,定下豪言定要在秋闱会试中,一举拿下解元郎来证明自己的才华,不巧你这一下昏厥了一年多,不知不觉,秋闱已经到了。”
她这一说,林寿才猛然想起,记忆中好像有这一档子事,不过那是林书生的,不是他林寿的。
看林寿又在捂着脑袋,林婉儿以为他开始为今年的秋闱而伤神,真怕他的身体再有个三长两短,赶紧消了气,小声劝解道:“哥,你别着急啊,凭你的才华,这次定能一举中魁,你的身体还未好利索,这般着急再累坏了身子咋办,你不愿意妹子说你,妹子以后不说了便罢,只求你收收心,以后可莫要再去拿不干净的地方去了,等以后身体好些了,好赶紧备考才是。”
林婉儿在那边劝诫着,林寿在一旁听着眼泪可都快下来了,备考备考,我这水平,考个毛线啊……林书生,我日你祖宗啊……
所谓秋闱,指的是对科举考试中乡试的借代性叫法。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十分严格。
童生试,是学子参加科举的资格考试,共分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生员考过县试和府试后,便可以称为“童生”,可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
院试是每三年举行两次,由皇帝任命的学政到各地主考,参加的童生考过院试之后,才算是有了功名,被称为生员,也就是俗称“秀才”,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算是正式进入了“士大夫”的阶层。
当然这秀才也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禀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禀生和增生都是有一定名额限制的,剩余的则是第三等,称为“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而林寿肉身之前的林书生,就是大明朝一名光荣的秀才,可惜他没能考中“院首”,只是个二等的“增生”,没有每月三斗廪米的津贴,不然日子不会过得如此清苦。
林寿再往上考,就是乡试了,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两榜,正榜所取的就是鼎鼎大名的举人了,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当了举人后,原则上来说,已经初步具备入仕资格。
当然,这只是官面上的说法,实际上在大明朝,从秀才晋级到举人后,将是一个鱼跃龙门般的跨度。
比如,举人有了三次会试的资格,若是三次不中,风评良好,也可以保送为官,大明朝诸多县令都是举人出身,相当于现在正处级待遇。
第二,举人可以每月得到朝廷赏赐的俸禄,足够一家每月吃喝用度,每逢会试时,朝廷还会赏赐进京会试的盘缠。
第三,举人可以享有免税的特权,很多农户会主动将田地产业,归到举人士绅名下,借以逃避税收、徭役,这也是举人士绅的一种主要的收入来源。
第四,也是最最让举人扬眉吐气的一点,那就是大明朝的举人可以见到任何官吏,都不需要下跪!
书生的尊严,得到了法律的保障!
所以来说,虽然大明朝的八股文,一方面束缚了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是另一方面却也为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们,打开了另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十年寒窗苦读书,四书五经烂与心,只求一篇八股文,一朝中第为官人,这也算是当下大明朝所有书生的真实写照了。
可惜,这其中并不包括现在的林寿。
故去的林书生,能在弱冠之年龄考上了
手机支付宝搜索
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
$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
¥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