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小霸王

第304章 出山第一功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许劭再次血遁,孙策的计划未能完美实现,多少有些遗憾。

    不过杜袭和郭嘉的到来弥补了这个遗憾,一个去而复返,一个主动来投,为孙策带来的欣喜远远大于遗憾。看着众人将许劭抬下城去,孙策正准备和郭嘉、杜袭好好聊聊,一转身,却发现一个孤独的身影。

    陈到没走,他站在城墙边,看着拥着许劭而去的人群,神情落寞。

    孙策对杜袭、郭嘉拱拱手,请他们稍候,缓步走到陈到身边,探头看了看。“别看了,人都走了。”

    陈到一惊,这才注意到孙策,连忙向后退了一步,躬身行礼。

    “还想死吗?”孙策笑笑。“不想死的话,一起来喝一杯?”

    想起不久前的情景,陈到很窘,脸色通红。亲眼看到许劭的表演,他才知道许劭是这样的名士,受委屈的根本不是许劭,而是孙策,而自己居然要为许劭讨公道找孙策比武,真是糊涂到家了。

    “到不明事理,误会将军,还请将军海涵。”

    “这又不是你的错,被骗了的人那么多呢。”孙策指指远处的人群,摆摆手,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推着陈到的背说道:“走吧,一起去喝一杯,然后再谈你要不要留下的事。对了,你从哪儿听说我和张辽比武的事?我敢说,你听到的肯定不准确,我给你讲一讲吧。”

    陈到没有再推辞,跟着孙策下了城,一起来到营房里。太守桥蕤张罗宴请士人去了,没有管孙策,孙策就安排人去取些酒肉,和杜袭、郭嘉、陈到共坐。郭嘉刚才听孙策说起陈到,但他对陈到并不熟悉,既然坐在一起说话,自然问起了陈到的家世。

    面对出自阳翟郭氏的郭嘉,陈到明显有些气短,恭恭敬敬地报上家世。汝南原本属于古陈国,陈氏是汝南著姓,三君之一的陈蕃就是汝南平舆人,与陈到算是远房同族。不过陈氏族群庞大,境遇不同,陈到家就属于没落的一类,而且陈到这一支以武功传家,为士林不耻,所以名声不显。

    郭嘉点点头,说道:“这就是我认为袁绍不能成事的原因之一。”

    陈到不解其意,孙策却心中一动,笑道:“愿闻其详。”

    “诺。”郭嘉欠身致意。“将军刚刚主政南阳,应该已经见识过南阳帝乡的民风。汝南不是帝乡,但汝南水土肥沃,适合耕种,素以殷实著称。本朝大兴儒学,汝南更是领天下风气之先,名儒辈出,以冶学传家者数不胜数,渐渐成为士林重镇。与他处不同,汝南本是楚地,民风原本激烈好斗,习染儒学后不改慷慨,好议论,禀性刚烈,党锢由汝南而起绝非意外。陈蕃、范滂不过是汝南人中的标杆而已,直道而行者不绝如缕,今日不过是汇聚成河,方显澎湃之势耳。”

    孙策听得入神。他知道汝南户口众多,在朝野的势力都不小,也出了不少有名的党人,却不知道汝南人在党锢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有些事就算书上有记载,他也未必能注意得到,注意到了感受也不一定,远远不如身处其中的人更有体会。

    “治儒学为汝南人入仕带来了机会,但也对汝南民风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儒学重礼,辞义繁复,先有今古文之争,后有师法家法,一字之异而至连年不决,重虚名而轻实利。袁氏虽秉承汝南刚烈之义,起兵于河北,有争雄天下之志,却儒生习气太重,重名士,轻武人,坐养名声,心思全在朝争上。董卓入京,袁绍一败涂地,仓皇出奔,如今据河北,起兵讨董,依然未能吸取教训,随他到河北的人都是汝颍名士,却少有通晓军事之辈,叔至被遗漏并非特例,无须介怀。”

    陈到很客气地致谢,孙策却是深有感触。郭嘉这一趟河北没有白走,他看到了袁绍的弱点。袁绍从汝颍两地请去了很多名士,但其中能够临阵指挥作战的人却一个也没有,他麾下知名的大将如被称为河北四庭柱的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和大破公孙瓒的麹义都不是汝南人。

    这固然是汝南人治学的多,习武的少,但根本原本还是因为袁绍的惯性思维在作祟,重名士,轻视武人。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汝南士林的风气,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党人的通病。武人一心想与党人并肩,党人眼里却从来没有给武人留下位置,觉得只有他们才能治国平天下。凉州三明立下赫赫战功,维护着边疆稳定,也倾心向学,皇甫规、张奂的学问都非常了得,却始终无法被党人引为同侪。

    名士也许可以运筹帷幄,但却少有能决胜于阵前的。刘邦仅有张良有什么用,没有韩信为他攻城掠地,还不是被项羽打得像丧家犬一般。文武并用才是王道,只有谋士没有良将是不行的,有了良将不能重用同样不行。

    就眼下而言,陈到名声不显还可以说只是个例。再往将来看,官渡之战时,张郃、高览攻曹营不下,只因为惧怕郭图谗言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s://www.xsbiquge.com/3_3189/33416236.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xbiqug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