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交货的前几日,李世民为了一件至关重要的国事,犯难了!
这日早朝,在朝堂之上,一朝臣上表奏疏道:“陛下,我朝欲出征讨伐吐谷浑的三十万大军,现在已经到位一半了。”
“等再有三个月的时间,我军的人员、战马、粮草等就能备齐。”
听到这,李世民顿时龙颜大悦。
这段日子,出征讨伐吐谷浑是大唐的头等大事,也是李世民的一块心病。
准备了这么久,势必要给吐谷浑一个惨痛的教训,必定要他们付出血的代价才能收兵。
而此时,终于听到了关于前线的好消息,李世民怎么能不高兴。
嗯!
“此事办的不错,后续的物资也要一并跟上,切不可让将士们在前线受了缺衣少吃的苦!”
李世民也是在战场上经历过的人,当然知道行军打仗最忌讳的就是后勤保障的缺失。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将对战事将是致命的打击。
听了李世民这话,工部尚书不由的为自己捏了一把汗。
“只是.......”
“只是,这西北乃是边关苦寒之地,昼夜温差极大,将士们到了这里,一时之间还难以适应。”
“而我大军用以御寒的三十万套的衣袍,实在是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生产出来啊!”
朝臣陈述中,言语深感迫切和紧急。
看来这冬衣难题,现在是三十万大军最迫在眉睫的难题了。
此次大军大举进军吐谷浑,对于大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战,事关边境安宁和大唐国土的完整。
而这三十万大军更是重中之重,不能出现一点的差错。
当李世民听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也意识到了,冬衣这件事的确要引起重视。
这可不仅仅是一件小小的衣服的事。
此时的李世民已收起了刚才的笑脸,眉头紧锁若有所思。
“工部尚书,你工部现在可以拿出多少冬衣来?”
“需要外购的冬衣,又有多少?”
这几日务必要解决冬衣的问题才行,而工部正是制作军中物资的,李世民当然要问个清楚。
“现如今,冬衣缺口至少有十万套之多,这一部分都需要外购来解决。”
“可是,连工部的作坊都难以做出来,民间的布坊衣商,又哪里能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做出这十万套的冬衣啊!”
工部尚书对此事已经是愁苦无比了,当李世民问话时,他脑门上的汗就没断过。
这段日子,他们工部的作坊日夜赶工,用最快的速度赶制将士们的冬衣,可最后还是有如此大的缺口。
此事虽说出来肯定要惹怒到李世民,但事关前线军需,谁也不敢在这上边打马虎眼。
这时,礼部尚书站了出来,对此事提出了质疑。
“按说,平日里虽无战事,但工部也应该按规定准备得有战备物资,以备紧急军需才是。”
“此次出征吐谷浑虽事出紧急,但加上战备冬衣和这些日子的赶工,也不能有这么大的缺口啊?”
礼部尚书说的可是话里有话,暗讽工部尚书之前可能存在偷工减料的行为!
他当着李世民和众大臣的面,这就暗戳戳的参了工部尚书一本。
这事若是搁在平日里,可能还能辩解一番,挣个高下。
但此时礼部尚书这样说,简直就是想要制工部尚书于“死地”。
“尚书大人红口白牙,怎么张口就来?”
“你这样说有何依据?”
“工部平日里的确备下的有冬衣,但也仅仅只有十万套。”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已经又赶制出了十万套,已经实属不易了。”
“不知道尚书大人这样讲,莫不是有更好的主意,回禀陛下了?”
此事,工部尚书虽有些办事不力,但也算是事出有因,可对于这种莫须有的罪名,他也绝不会傻乎乎的去认的。
就这样,二人当着李世民的面吵了起来。
说来说去,都是在讨论这十万套冬衣,究竟能不能在三个月的时间里由工部赶制出来。
其实,不用工部尚书说,李世民心里也十分清楚,缺的这十万套的冬衣,的确是超出了工部的能力范围了。
就算是让他们一天十二个时辰不吃不喝不睡,恐怕现在也来不及了。
“好了!”
“你们有时间在朕面前呈一时的口舌之快,倒不如想想怎么解决这十万件冬衣的问题!”
“礼部尚书,我看你刚才如此的激动,是不是有什么好主意了?”
李世民被这二人吵得头疼,但听了半天,这二人是除了斗嘴之外,没提出任何有用的意见来。
此时被李世民这样一问,便只会闭嘴不说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917703_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