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州州府雍城。
韩老爷子扛着上次在山里剥下的虎皮,大摇大摆的走进了本地最大的商行。若是些普通的动物皮毛一类,应当送到皮具店更妥当。但这完整且质量上乘的虎皮和虎骨价格不菲,到商行换钱更恰当。
阿暨手里掂着一小块金子,这是他扒了自己原先衣服鞋上的金线,又偷偷到村里打铁坊里溶完之后得到的小金块,本想上交给爷爷的,但韩老爷子让他到银柜换成铜板当自己的零花钱。于是乎。二人兵分两路,老爷子上商行卖虎皮,阿暨则一路打听找了个银柜。
祁国天下六十四州,有面积正常的,也有像雍州这样特设,只有寻常一个县大的州。因为面积小,雍州下属没有郡、县,只有镇、村。其主要作用是设立在边境,作为边军屯军中粮的土地,也混居了些普通百姓,行政方面边军统帅为正职,兼任知府,中央派遣的文官为副职。
因为面积小,雍城只有两家银柜。银柜没什么人,阿暨就近找了一家进去,刚进门便发现不远处有人争执,走近发现争执的人有些眼熟,一个穿着花袄的小女孩怯生生的站在一边,通红的脸上挂着两行眼泪,好像是村里一个叫小翠的姑娘。旁边争执的,正是小翠的爹娘,银柜的活计也在一帮劝慰。
小翠爹抓着只银镯子,小翠娘扯着镯子的另一头,也是一脸的泪水。
阿暨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藏身,听了会,搞清楚了事情的缘由。
小翠前些日子定了亲,虽说是农家的女儿,但小翠样貌好,性格温顺。小翠父亲早年读过书,科举屡屡落榜之后在村里开起了学堂,母亲维持着家中的一亩三分地,日子也算过得不错。小翠虽说没系统的上过学,但父亲还是教她认了些日常,简单的字。
小翠的父亲年轻时认识了个一起参加乡试的书生,虽说科举也落了榜,但由于上过太学,回雍城在军中任了个小文职,同小翠父亲有些来往,前不久向小翠的父亲下了聘。
这书生家中颇有些钱财,儿子也上了太学,过了院试,乡试,明年准备上京参加三年一次的会试,可以说前途一片光明。书生家也看中小翠,聘礼给了不少。
这小翠的嫁妆不多,她母亲思来想去,想到银柜当了当年小翠奶奶给的一对银镯子,给小翠置办点看得过去的首饰,被小翠父亲发现之后,两人便在此处拉扯。
“翠儿婆家的为人我清楚,女儿嫁过去不会受委屈。这能置办的嫁妆我都尽力了,你这要干嘛,这镯子是我们家祖传的,哪能这么轻易当掉。”
小翠父亲这话其实也合理,这祖传的东西,包含的纪念价值可不是市场价值能够衡量的。
“还不是你抠搜,非要留着钱,我想给翠置办点看得过去的首饰,除了当这镯子还有什么办法。”
“我不是舍不得为女儿花钱,只是那家中的银钱,要给翠儿的弟弟留着上太学用。上了太学才能有个好的前途,若是翠儿弟弟以后能考上,或是从太学出来谋了个好前程,咱翠儿也能在婆家有底气。我何尝不想让翠儿风风光光的出嫁,但我也得为咱儿子考虑。”
阿暨暗叹一声。
祁国读书人两条路,第一条,在家上完私塾或是自学之后,直接参加县级举办的院试,之后是州级三年举办一次的乡试,乡试同年全国的会试,最后是皇帝亲自出题的殿试。像是雍州这种小州,会试便与附近的大州合办。院试出秀才,乡试出举人,会试出进士,殿试则出前三甲。若是中了举人,则能在地方谋一个小官,中了进士则由中央直接委派,前三甲更是前途无量。可每年能过了乡试的人寥寥无几,要想谋取前程,还有个方法便是参加国家设立的太学。
太学没个州设一所。学子在家自学,或是进入书院,私塾学习,达到一定的能力之后,不管年龄几何都可参加一年一度的太学考试。通过考试者可进入太学,由国家认证的老师教导,达到一定的成绩后,不管学龄多久,都可参加太学一年一度的毕业考试,通过考试之后,学子可选择在地方直接求职,得个一官半职,也能继续参加科举。
太学毕业的成绩相当于乡试,只是没有举人的名头,有些有相应要求的官职不能任职,但在地方谋个官家的饭碗还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这太学的学费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略微高昂,寻常人家供个读书人,笔墨纸砚已是费力,要付太学的学费更是艰难。
这小翠的父亲也是读书人,深知读书人的难处。要是天赋异禀,靠着自己便能考上,那是最好。若是资质一般,谋取个太学的毕业学位,吃口官家饭,得了银钱再好好培育自己的下一代才是上策。
一家人僵持了一会,许是怕闹大了丢人坏了翠的婚事,不久便拿了银镯子走了。
阿暨捏着手里的小金块,想了想,转身出了银柜,找了家首饰店进去。
阿暨的金块不大不小,刚好够换一只银簪子。那簪子的尾部是个小铃铛吊坠,铛簧是一颗成色一般的小珍珠,让阿暨想起了秀秀。秀秀最怕见到女孩子哭,以前寨子里的小姑娘闯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p/901991/17.html